◆刘心苗
好多年了,阅读海玲的专栏已成为一种习惯。夏日夜里忍不住探手出窗,感觉清爽夜风般的习惯,当然,也是一种享受。
当海玲多年的文字结集成书。面对装帧精美的《女人的东京》,如同与老友久别重逢,有按捺不住的期待、兴奋,还有感激──感激她的笔耕不缀,给予我们,这一册在手面对美文的感动。
轻灵流丽的文字、细腻的感性、敏锐的触觉、率真的观点,海玲以此用心记录下的,是一个聪慧女子在异国的生活中,对于岁月的凝聚、回眸与思索。结集在《女人的东京》里的,是她“对故园的怀念,对中华文化的眷恋,以及对异文化的切身体验。”
没有洋洋洒洒的宏大主题,《女人的东京》为我们攫取的,是平淡日子里易于被忽视,却撩动心扉、感动心灵的生活点滴。“让慷慨激昂和豪情万丈,那些并非生活常态的宏大命题退回它所应处的社会文化的部分空间,生命的自然形态简单而质朴,却是人类恒久的基础。它包括珍惜时间,珍惜流逝时间里的寻常生态,微小的美、喜悦和快乐。”(《一路走去》)
因此,海玲笔下的东京生活是纯朴与真实的。“东京的生活也就是衣食住行,无论日本人还是华人,很简单,很家常。”思维敏捷,感觉细腻的她,把长年的东京生活比喻成环状山手线:周而复始、比较自由、且心灵自在。“在很平常的生活里感受活着本身,在细节里享受平静的喜悦,偶尔‘途中下车’,看看不同的风景。”(《东京生活》)
虽然生活在“ 很平常的生活里”,但海玲对生活的热爱、至深、至爱、至诚。“ 永不拒绝生活带来的遭遇,无论是鲜花还是荆棘。……每一场生命都从燃烧归于沉寂,我们永不拒绝生命的驿动和生活的遭遇,无论悲喜,无处遁形。”(《永不拒绝》)。在展现自己的心灵轨迹时,又是如此率性、真挚:“寻找自己,是很酸溜溜的词语,然而人有时候是会迷失自己的,生命如同断裂一般,不知道怎样的才是真正的自己。找来找去,迷茫的最低谷,已经放弃了思维的时候,忽然云开月见──真正的自己一直安静的在那里,看着你在虚荣在彷徨里云游”。(《寻找自己》)
独到的人生感悟,不动声色却优美流畅的文字,构成海玲的独特魅力。她对语言的敏锐触觉常令人惊叹。“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本没有一点贵贱之分。但是由于环境与文化的不同,语言竟也有了时代感。”(《仰望英语》),语言的经济价值是经济语言学的一个崭新概念,海玲凭借自己对语言的热爱和灵敏,竟无师自通地触摸到社会语言学的脉搏。而对文字的热爱与理解,更令她留下读后口角噙香的字句。“文字是奇异的,纵是天涯,也给人咫尺的感觉──字与心情都可以触摸。人们面对面地交往,却常出现咫尺天涯的风景。”(《天涯咫尺》)。在《香江旧事》里,海玲的文字愈趋朴实,却沉淀着岁月的底蕴。暗香浮动,读来令人掩卷感叹。
海玲说过,“无声的文字世界藏了恒久灿烂的缤纷。”《女人的东京》,展现的正是,人生路上此起彼伏的炫目缤纷。至灵至性的文字,精美的装帧与图片,这样的一本好书,值得阅读与收藏。为领略,平凡里的缤纷。
缤 纷 通 过 / ---读杜海玲《女人的东京》
日期:
05年05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11162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