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震海
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完成欧洲之行。布什此次欧洲之行,之所以令中国方面高度关注,原因在于伊拉克战争后基本形成的“美中欧大三角关系”可能受到影响:欧美接近或关系修复,将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产生相应互动。
从布什此次欧洲之行来看,双方改善关系的意愿虽然十分强烈,但象征意义依然大于实际意义。若以承前启后来形容,那么,从“承前”(亦即修复因伊拉克战争而重挫的欧美关系)角度看,双方裂痕基本得到了弥补;但从“启后”(以美国试图说服欧洲支持其对伊朗和其它中东国家之强硬政策)的角度看,欧美在重中之重的伊朗问题上,实际上还是存在着本质分歧。
欧美都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这是双方利益的交集点,但在终极处理手段上还是存在本质分歧:美国希望通过施压迫使伊朗就范,甚至不排除采取军事手段,而欧盟则希望通过将伊朗融入国际社会来逐步改变伊朗。因此,欧美之间目前在伊朗问题上的合作是短期和表层的:若欧盟能成功说服伊朗放弃核计划,则欧盟既能改善欧美关系,同时又能遏制美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强硬政策;但若一旦调停失败,美国执意对伊朗采取强硬行动,则欧美的原则分歧又会凸现。
从短期看,欧美之间在伊朗问题上的互动不会对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产生实质冲击,但一旦欧盟在伊朗问题上的斡旋失败,则中美关系和中欧关系将立即感受到欧美冲突而带来的震荡。一旦美国对伊朗实施强硬行动,欧洲势将寻求中国的协助,而中美关系将立即变得微妙起来。
另外,以对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军售解禁问题来看,欧美双方有一些妥协,比如布什表示只要欧盟保证解禁后台海军力保持平衡,并制定出相应的《武器出口准则》,美国就将不对欧盟军售解禁表示异议。这一进展,相信是欧美之间就伊朗问题和对华军售解禁问题进行幕后交易之后的产物。
但这一所谓的进展,实际上对中国而言可能意味着更大的障碍。换言之,美国为了寻求欧盟在伊朗问题上的支持,愿意在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网开一面,但前提是欧盟必须制定让美国放心的《武器出口准则》;而欧盟为了不因此而损害与美国的关系,也愿意在这一问题上投美国所好。所以,目前的基本判断是:一、欧盟为投美国所好而出台的《武器出口准则》,必将是一份对华更为苛刻的准则,除了政治信号的意义外,对中国从欧盟购买武器不会有任何实际意义;二、由于欧盟内部商讨《武器出口准则》尚需要时间,因此军售解禁将继续往后顺延。
相比之下,对中国而言是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是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个问题在此次欧美峰会上却没有任何提及。从未来一段时间来说,中欧关系将顺着其原有的逻辑发展,但如何将中法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中欧层面,在上述欧美互动乃至交易的背景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在欧洲国家中,北京尤其要注意两个国家组别的态度,一是东欧国家,二是德国。去年5月加入欧盟的十个新成员国,其中八个是前东欧共产党国家,这些国家是美国积极争取的对象。它们为了自身利益,也乐于在美国和欧盟之间保持平衡。至于德国,虽然在伊拉克战争中与法国站在一起,但在平衡美国的问题上,却远远不如法国那么坚定。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对美国当年将自己从纳粹铁蹄下解放出来心存感激,二是德国人对于战略联盟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有迹象显示,在如何对待美国的问题上,德法这两个欧洲“火车头”国家正在发生严重的战略分歧,亦即“多边还是多极”的分歧。
布什访欧影响中欧关系
日期:
05年03月2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3/10387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