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正纪念堂
中正纪念堂长达半年的正名争议,随著为期3天的拆牌行动,即将告一段落。尽管馆外护牌的声浪未止,台教育部5日晚依旧下令全面封锁园区,展开隔日的拆牌作业,被拆解的“中正纪念堂”主馆牌匾分15块拆除,教育部承诺会依照专业维持施工质量,拆除的字体石块会完整保存。
预期7日、8日两天将陆续拆除“大中至正”牌匾,完成“台湾民主纪念馆”及“自由广场”字样的安装,赶在8日晚12点重新对外开放。
中央与台北市政府长期的拆牌、护牌敌对立场,激化蓝绿群众的对立,虽然蓝营总统参选人马英九冷处理呼吁群众用选票制裁,但随拝拆牌倒数时刻的来临,部分蓝绿群众仍然聚集馆外激烈叫嚣。6日逼近午间,发生一起车辆冲撞人群的流血重伤事件,让原本对立的高涨情绪受到些微控制,但在施工人员拆牌的时刻,依旧有失控民众试图闯越警戒线,所幸在警力控制下排除紧张情势。
封馆首日,蓝绿群众在警力戒护外,各据一方叫阵。约近正午,一辆外地驶来的小货车与台独支持群众发生口角,周围媒体蜂拥采访,不料车内的彭姓司机试图摆脱警方,三度失控冲撞人群,车头前方的采访记者遭受撞击,还有一名被卷入车下遭到拖行
五男一女的伤者皆为记者,被送至台大医院紧急处置。下午医院发布声明表示,最严重的伤者东森王姓摄影记者有肋骨骨折、脑水肿、脸部撕裂伤、肝脏撕裂伤、血胸等伤势,尚在加护病房治疗观察中,而其馀皆有程度不一的伤势。此外,也有一名警察受到挫伤。
肇事原因经台北市中正一分局侦讯后,初步排除蓄意伤人动机,指向为可能的突发状况,但遭到撞击的男性记者及现场目击者皆向媒体表示,司机是蓄意撞击,显然警方的初步调查未能平息媒体疑问。稍晚警方改依杀人未遂等4项罪名法办彭姓嫌犯,而警政署长侯友宜也发布声明强烈谴责暴力,呼吁各界理性面对这起事件,警方也会秉持“毋枉毋纵”原则,依法严正追究责任。
爆发首起流血冲突,蓝绿政治人物纷纷发出暴力谴责,而总统陈水扁日前早些时候透过阿扁电子报,批判捍卫中正纪念堂绝对不是在捍卫古迹,“而是在捍卫蒋介石的神格地位,捍卫其背后所代表的党国体制与大中国意识形态”。中午,总统府立即发布声明表示:“总统非常关切记者及民众的伤势,并谴责暴力行为,请司法机关立即依法查处。”
行政院发布声明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并由新闻局长谢志伟前往探视受伤记者。
国民党及台北市政府指责暴力的同时,也恳请总统陈水扁与民进党收手,给台湾一点喘息空间。马英九则再度呼吁民众冷静,不要前往现场制造更多冲突,并承诺当选后,将就社会共识及法律程序,决定是否恢复古迹的原貌。
近日坚定护牌的台北市政府不敌中央拆牌的铁腕行动,5日只能藉由妨碍劳动检查公务为由,消极控告教育部官员,而原本各侍其主的中央、地方警力已在6日晚取得维护安全的共识,不会介入政府不同调的争议。
稍早阿扁电子报文中提到,今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最大不同是“中正纪念堂”及“大中至正”牌匾将走入历史,外界预料届时将是台湾民主纪念馆正名后揭牌的可能时机。
台湾民主纪念馆前发生汽车冲撞事件,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马英九表示,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都严厉谴责,呼吁民众冷静,“不要上民进党的当”。马英九认为,事件责任归属,“很明显是民进党政府一步步推到高峰”。国民党中央除谴责暴力外,也呼吁支持者冷静,莫让有心人士升高冲突对立。据了解,对于教育部连日来大动作封园、拆牌匾的动作,国民党认为这是绿营升高族群冲突的选战伎俩,因而决定采用冷处理并设下预设防火线,设定这是“行政程序的争议”。
马英九说,郝龙斌是台北市长,也是市定古迹的主管机关,在权限范围内必须行使公权力,这是市长权责,郝龙斌的做法,与他的说法完全不冲突。
马英九批评民进党政府用这样粗暴的方式把“中正纪念堂”的牌匾拆下来,号称是“台湾民主纪念馆”的场地,却用最不民主的方式决策,非常反讽,也是亵渎民主的做法。
至于肇事司机被指为“爱国同心会”成员梅峰的助选员,国民党也急于理清关系,强调梅峰长期呛马举动,“最反对马英九的,岂是蓝营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