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大陆洽签ECFA(两岸经贸合作架构协议)议题上面临“内忧外患”,台湾总统马英九2月9日化被动为主动,首次站上第一线为台海两岸今年的政经重头戏ECFA向全民报告,试图降低台湾内部的杂音及在野民进党的质疑。
正如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8日在新春茶叙中所说,两岸协商今年开始进入“先易后难”的“后难”阶段,ECFA谈判充满挑战,内有在野党的监督和质疑,外有两岸拉锯谈判的难度,要在今年签成ECFA,得做好对内宣传、凝聚内部共识作为谈判的后盾与对外协商两大工作。
马英九9日就当起重量级宣传员,在总统府记者会上全面阐述ECFA,谈话内容宣传意味大于实质,对象非常明确就定位在中南部民众。他全程共说了五次台语(福建话),其中两次重复强调两岸经济协议是要“帮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湾竞争力”。记者会也只邀请台湾媒体进入总统府内发言提问,外媒只能在总统府记者工作室看转播,传话对象明显锁定在台湾人民。
第一场全民报告称为“总统报告:两岸经济协议”记者会。副总统萧万长、行政院长吴敦义、经济部长施颜祥、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和总统府秘书长廖了以等要角都出席。马英九说,为了增加ECFA的透明度,未来行政院每次向立法院报告ECFA协商的进展后,政府就会召开记者会向民众说明谈判进度,在不影响谈判的情况下,能对外说明的都会说。他也强调,记者会不一定由自己主持,也不一定要在台北,可以由“闽南话比我好一万倍”的萧万长或吴敦义去中南部向乡亲说明。
从英语简略词CECA到ECFA到最后由马英九拍板定案对内就用中文称“两岸经济协议”,当局显然是考虑到“三中”(中南部、中小企业、中低阶层)的感受和接受程度。
在马英九打出ECFA宣传的第一重炮后,预计未来半年内、今年中旬举行“江陈会”前,台湾政府将强力发动密集式的对内宣传ECFA和消毒工作,以免重蹈进口美国牛肉的覆辙。
经济部国贸局长黄志鹏2日到高雄市宣导ECFA时,就全程用闽南语与南台湾民众“搏感情”,而陆委会也主攻中南部电台,新购买六个宣传时段,以“国、台语自然使用”的方式,向“三中”族群宣传ECFA,之所以主打广播电台,是因为它是三中族群经常接触的媒体。而马英九9日向全民报告,也将剪辑成影片、购买广告时段强力放送。为了消除三中的疑虑,马英九9日在谈话中巧妙的穿插台语说明,还感性地说:“各位乡亲父老,马英九作为台湾的总统,就是要帮助台湾乡亲做生意、找头路(工作)。两岸如果有机会签ECFA,对台湾来讲,台湾子弟就不用到大陆、国外找头路,在台湾可以找到好头路,这是我做总统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能签ECFA,对台湾的发展非常重要。”
对于台湾媒体询问签署ECFA是否有时间表,是否会涉及政治,马英九说,没有固定时间表,协议中也不会有“一国两制”、“一中各表”等政治语言,会保持纯粹经济协议的特性,签订的过程也会注意到尊严互惠以及双方经济体大小的比例原则。
在阐述ECFA时,马英九说,ECFA主要内容包括减免关税、投资保障、保护智慧财产权。他以数字说明,台湾对大陆贸易量很大,台湾卖去大陆的东西比较多,大陆的关税又比台湾高,以2008年的出口来计算的话,当大陆的关税减免或降低,台湾可因减免关税而节省90亿新台币,大陆可省13亿新台币,台湾可以省较多,对台湾比较有利。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大陆加香港,就占了台湾出口市场的40%。马也再次消毒,ECFA不涉及大陆劳工到台湾的问题,也保证不会开放800多项大陆农产品来台。对于对竞争力较弱的产业,政府十年内将投入950亿新台币的振兴辅导方案。
不过,在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9日批评马英九的ECFA报告,只是把过去文宣进行总整理,并未真正著墨台湾人民对ECFA的忧虑,她也重提由立法院成立特别的两岸小组,对两岸事务作有效、全程的监控,并且要在立法院同意的情况下,ECFA才能签字、才能生效。对于马英九说,签ECFA后,与其他国家签署FTA阻力压力会变小。蔡英文说,她私下问过几个主要国家,他们都说“没这个道理”。
正如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8日在新春茶叙中所说,两岸协商今年开始进入“先易后难”的“后难”阶段,ECFA谈判充满挑战,内有在野党的监督和质疑,外有两岸拉锯谈判的难度,要在今年签成ECFA,得做好对内宣传、凝聚内部共识作为谈判的后盾与对外协商两大工作。
马英九9日就当起重量级宣传员,在总统府记者会上全面阐述ECFA,谈话内容宣传意味大于实质,对象非常明确就定位在中南部民众。他全程共说了五次台语(福建话),其中两次重复强调两岸经济协议是要“帮助人民做生意,提升台湾竞争力”。记者会也只邀请台湾媒体进入总统府内发言提问,外媒只能在总统府记者工作室看转播,传话对象明显锁定在台湾人民。
第一场全民报告称为“总统报告:两岸经济协议”记者会。副总统萧万长、行政院长吴敦义、经济部长施颜祥、陆委会主委赖幸媛和总统府秘书长廖了以等要角都出席。马英九说,为了增加ECFA的透明度,未来行政院每次向立法院报告ECFA协商的进展后,政府就会召开记者会向民众说明谈判进度,在不影响谈判的情况下,能对外说明的都会说。他也强调,记者会不一定由自己主持,也不一定要在台北,可以由“闽南话比我好一万倍”的萧万长或吴敦义去中南部向乡亲说明。
从英语简略词CECA到ECFA到最后由马英九拍板定案对内就用中文称“两岸经济协议”,当局显然是考虑到“三中”(中南部、中小企业、中低阶层)的感受和接受程度。
在马英九打出ECFA宣传的第一重炮后,预计未来半年内、今年中旬举行“江陈会”前,台湾政府将强力发动密集式的对内宣传ECFA和消毒工作,以免重蹈进口美国牛肉的覆辙。
经济部国贸局长黄志鹏2日到高雄市宣导ECFA时,就全程用闽南语与南台湾民众“搏感情”,而陆委会也主攻中南部电台,新购买六个宣传时段,以“国、台语自然使用”的方式,向“三中”族群宣传ECFA,之所以主打广播电台,是因为它是三中族群经常接触的媒体。而马英九9日向全民报告,也将剪辑成影片、购买广告时段强力放送。为了消除三中的疑虑,马英九9日在谈话中巧妙的穿插台语说明,还感性地说:“各位乡亲父老,马英九作为台湾的总统,就是要帮助台湾乡亲做生意、找头路(工作)。两岸如果有机会签ECFA,对台湾来讲,台湾子弟就不用到大陆、国外找头路,在台湾可以找到好头路,这是我做总统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能签ECFA,对台湾的发展非常重要。”
对于台湾媒体询问签署ECFA是否有时间表,是否会涉及政治,马英九说,没有固定时间表,协议中也不会有“一国两制”、“一中各表”等政治语言,会保持纯粹经济协议的特性,签订的过程也会注意到尊严互惠以及双方经济体大小的比例原则。
在阐述ECFA时,马英九说,ECFA主要内容包括减免关税、投资保障、保护智慧财产权。他以数字说明,台湾对大陆贸易量很大,台湾卖去大陆的东西比较多,大陆的关税又比台湾高,以2008年的出口来计算的话,当大陆的关税减免或降低,台湾可因减免关税而节省90亿新台币,大陆可省13亿新台币,台湾可以省较多,对台湾比较有利。中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大陆加香港,就占了台湾出口市场的40%。马也再次消毒,ECFA不涉及大陆劳工到台湾的问题,也保证不会开放800多项大陆农产品来台。对于对竞争力较弱的产业,政府十年内将投入950亿新台币的振兴辅导方案。
不过,在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9日批评马英九的ECFA报告,只是把过去文宣进行总整理,并未真正著墨台湾人民对ECFA的忧虑,她也重提由立法院成立特别的两岸小组,对两岸事务作有效、全程的监控,并且要在立法院同意的情况下,ECFA才能签字、才能生效。对于马英九说,签ECFA后,与其他国家签署FTA阻力压力会变小。蔡英文说,她私下问过几个主要国家,他们都说“没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