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台风,提前引爆台湾行政团队大换班,政府要成立以年底县市长选战为考量的“选举内阁”,意味相当浓厚。
内阁改组外传9月8日宣布,不过行政院院长刘兆玄7日却提前宣布辞职,并率领内阁9日总辞。总统府随后也闪电宣布,新阁揆为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新副阁揆是桃园县长朱立伦。
吴敦义和朱立伦都有地方选举经验,吴敦义更是具有强烈的国民党色彩,换上两人除了为平息民怨、拉抬民调,很大成分相信也为了年底的县市长选举考量。
朱立伦50岁不到,具有财经专长,是国民党内被看好可以接班的中生代,外界多次揣测,他会在年底县长任期满后接任行政院长。这次提前让他接任副手,而不是立刻坐正,相信有相当的保护意味,避免让他提前“阵亡”,至于吴敦义,则有可能是为应付年底选举而推出来的过渡性人选。
61岁的吴敦义是国民党本土派代表人物,在1981至1989年连任南投县长,并在高雄当了八年的市长。台湾媒体分析,他熟悉党务运作,在政坛打拼多年,对台湾选举政治了如指掌,他曾以“沙僧”自称,誓言保“唐僧”马英九取得真经。
台湾政坛的震撼弹7日是一个接一个、很有秩序地抛出。下午四点半刘兆玄宣布辞职、五点十五分,总统府宣布新的阁揆和副阁揆人选,六点钟吴敦义召开记者会,七点钟轮到朱立伦。
台湾媒体9月8日报道,民进党内部评估,八八水灾后,已完成提名的县市包括宜兰县、嘉义县、云林县、屏东县均领先对手,士气大振。云林、嘉义、屏东一度被视为苦战,但最近几次民调显示,民进党提名的参选人均相当程度领先国民党提名的参选人。受访的高雄大学政治法律系副教授廖义铭指出,吴敦义是选举性的党务人物,不排除马英九是为了年底选举考量而找上他,很可能是过渡性人选,同时也不必让朱立伦“那么早出来”。
民进党发言人郑文灿也表示,吴朱两位都是地方首长出身,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为年底县市长选举布局,新内阁完全以拼选举为主要考量。好些台媒则认为,“吴朱配”有世代交替的气氛,由吴敦义带著朱立伦,补足他在中央的经验,未来还有重用。TVBS8日显示,40%的受访者认为吴敦义适任,61%认为朱立伦适任。
新内阁人选10日晚10点由吴敦义亲自宣布,43个职称中有14张新面孔。如外界所预测的,为了继续平稳推动两岸政策,贯彻马英九的两岸主张,陆委会主委赖幸媛留任。赖幸媛受李登辉赏识,曾是台联党立委,有绿营色彩,被认为是马英九两岸政策上的刹车皮。
财经部会变动较大,经济部长和经建会主委人选都换人,财政部长则留任。曾任经济部次长的台湾中油公司董事长施颜祥,取代尹启铭出任经济部长,负责推动ECFA。
因为“拒绝外援”公文风暴而被炮轰的外交部也换领导,由资深外交官、现任驻印尼代表杨进添取代原有的欧鸿炼出任外长。外交部这次因为风灾发生后“拒绝外援”而受重伤,政务次长夏立言是第一个因风灾而请辞的官员。
被舆论批评救灾动员太慢的国防部,部长也被撤换。陈肇敏离开,由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委高华柱接替。据台湾媒体报道,高华柱陆军出身,没有担任过军种总司令,仍获重用升任部长,创下国防部的首例。找来高华柱主要是因为过去治军严谨,行事低调,不喜张扬,陆军内部被他领导过的干部,据说没有人不怕他。
在陈水扁时代,行政院长一共换了六次。这次,马英九为了顺应舆论及回应民意,自去年上台后首次被迫大幅撤换被指救灾不力的刘兆玄内阁。
果然,在内阁名单还没有公布前,也还没有经过考验前,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就马上有起色了。“未来事件交易所”调查显示,9月8日“马英九在2012年当选总统“合约的加权平均交易价格为63.2元,亦即当选机率为63.2%,已回到7月底、8月初的60%水准。
另外,根据《中国时报》昨天公布的民调,66%肯定内阁总辞,马英九的满度从水灾发生后的29.6%升到40.3%。《联合报》前天的民调也显示,马英九的声望,由水灾后的29%的最低点,略为回升至34%。
刘内阁11日全体总辞,吴内阁马上接任。11日傍晚五点,马英九还召开中外记者会,对外说明这次内阁改组及选吴敦义出任行政院长的过程。
台湾舆论一致认为,新内阁不会有蜜月期,需要跨越的大山包括灾后重建、防疫、重振经济等,而第一个政治考验就是年底的县市长选举。新内阁运作顺利与否,也关乎马英九2012年能否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