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出版的《周刊文春》因载有关于田中真纪子女儿离婚内容的报道,而被东京地方法院法官鬼泽友直传令禁止出售,消息一出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文艺春秋社于20日晚向东京高等法院提起保全上诉,要求取消东京地方法院的裁决。此前东京地方法院认为暂时禁止出版属于妥当处分,而驳回了文春方面的异议。
田中真纪子是小泉纯一郎第一届内阁的外相,后因“ 秘书工资事件”及“外务省内部纠纷”而被罢免,2003年她又以无党派身份重新当选议员,其鲜明的个性、直率尖锐的语言在日本为公众所周知,人们对她个人的评价也褒贬不一。由于田中的丈夫直纪也是参议员,父母更是公众人物,因此女儿的私生活也被周刊杂志盯上。
去年初,田中真纪子的长女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毅然选择与自己心仪的人结了婚,然而婚姻生活仅仅维持了一年就告破裂。田中的女儿前不久刚从美国“带伤”归来,嗅觉灵敏的《周刊文春》就计划独家报道《田中真纪子之长女,结婚一年即分手》的新闻。在3月16日夜接到田中之女和其前夫委托律师提出的维护隐私权的申诉后,东京地方法院于次日做出禁卖的暂行处分,要求文春社删除有关文章,不得再继续销售或无偿送发,以避免造成社会效应。据文春社方面称,法院的通知是16日下午5点45分收到的,当时70万册已经交到了各个零售商手中。另外剩下的7万册本是供应东京近郊的,禁令之后杂志社方面就把这7万留下了。
禁令下达后,大部分零售商相继在17日上午9点到10点半之间,将管辖范围内的杂志收回,但部分书店以及便利店仍然在卖。他们表示已经在17日清晨接到文春社的传真,但“ 禁令内容是针对杂志社的,对零售商无效”,要其停售,除非文春社自己提出。越禁卖得越火,由于车站买不到杂志,便利店出现火爆抢购的现象,有人还专门预定。不少“ 有幸”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认为,田中的女儿向杂志社抗议可以理解,但禁止出售太过分了,这在法律上会形成一个不好的判例,即以后凡是对某人不利的文章,就可以利用这一判例打官司。但日本毕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
禁卖法令在日本并不多见,特别是对拥有众多读者的周刊杂志。在1986年6月的北海道,当时的一位县知事候选人,在杂志出版之前向法院状告一家月刊杂志侵犯隐私权。最高法院判定“ 内容不真实,会给被害者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最后收回了那一期的杂志。之后,日本地方一级的法院也下达过几次这样的命令,尤其是艺人或体育界明星这种官司最多。2000年足球明星中田英寿状告某出版社,称不经其允许就出版他的半生传记。法院不仅命令将书收回,还命令赔偿中田385万日元。
本次事件最大的焦点再次集中在隐私权和言论自由上。不少日本人认为,由于田中真纪子的长女不是公众人物,法院做出这样的处分大概是考虑到当事人的私生活受到侵害。如果报道不涉及重大内容,禁卖的处分或许不妥当,因此这次事件还需要详细的取证,了解原告的受害程度。《周刊文春》社社长办公室担当浦谷隆平说,关于田中真纪子女儿的这篇文章,已经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人权。对于这场官司,公司方面会怀着诚意继续和对方商议。不过,这次禁令是限制言论自由的暴行,这只是一名法官在短时间做出的决定,不能信服。传媒界的人认为,对出版社下这样的命令,应该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另有通晓日本杂志出版法律事务的出版商认为,如果文章只是描述田中真纪子女儿的私生活,那么就是侵犯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但文章的着眼点是通过前外相女儿的婚姻生活,勾勒出一个政治人物在家里所表现出来的人格,这也是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与公共利益有关。他还指出近年名誉赔偿金额越来越高,许多政治家都讨厌自家的丑闻曝光,这次事件也有类似的味道。(宇默编译)
田中真纪子是小泉纯一郎第一届内阁的外相,后因“ 秘书工资事件”及“外务省内部纠纷”而被罢免,2003年她又以无党派身份重新当选议员,其鲜明的个性、直率尖锐的语言在日本为公众所周知,人们对她个人的评价也褒贬不一。由于田中的丈夫直纪也是参议员,父母更是公众人物,因此女儿的私生活也被周刊杂志盯上。
去年初,田中真纪子的长女不顾母亲的强烈反对,毅然选择与自己心仪的人结了婚,然而婚姻生活仅仅维持了一年就告破裂。田中的女儿前不久刚从美国“带伤”归来,嗅觉灵敏的《周刊文春》就计划独家报道《田中真纪子之长女,结婚一年即分手》的新闻。在3月16日夜接到田中之女和其前夫委托律师提出的维护隐私权的申诉后,东京地方法院于次日做出禁卖的暂行处分,要求文春社删除有关文章,不得再继续销售或无偿送发,以避免造成社会效应。据文春社方面称,法院的通知是16日下午5点45分收到的,当时70万册已经交到了各个零售商手中。另外剩下的7万册本是供应东京近郊的,禁令之后杂志社方面就把这7万留下了。
禁令下达后,大部分零售商相继在17日上午9点到10点半之间,将管辖范围内的杂志收回,但部分书店以及便利店仍然在卖。他们表示已经在17日清晨接到文春社的传真,但“ 禁令内容是针对杂志社的,对零售商无效”,要其停售,除非文春社自己提出。越禁卖得越火,由于车站买不到杂志,便利店出现火爆抢购的现象,有人还专门预定。不少“ 有幸”读过这篇文章的读者认为,田中的女儿向杂志社抗议可以理解,但禁止出售太过分了,这在法律上会形成一个不好的判例,即以后凡是对某人不利的文章,就可以利用这一判例打官司。但日本毕竟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家。
禁卖法令在日本并不多见,特别是对拥有众多读者的周刊杂志。在1986年6月的北海道,当时的一位县知事候选人,在杂志出版之前向法院状告一家月刊杂志侵犯隐私权。最高法院判定“ 内容不真实,会给被害者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最后收回了那一期的杂志。之后,日本地方一级的法院也下达过几次这样的命令,尤其是艺人或体育界明星这种官司最多。2000年足球明星中田英寿状告某出版社,称不经其允许就出版他的半生传记。法院不仅命令将书收回,还命令赔偿中田385万日元。
本次事件最大的焦点再次集中在隐私权和言论自由上。不少日本人认为,由于田中真纪子的长女不是公众人物,法院做出这样的处分大概是考虑到当事人的私生活受到侵害。如果报道不涉及重大内容,禁卖的处分或许不妥当,因此这次事件还需要详细的取证,了解原告的受害程度。《周刊文春》社社长办公室担当浦谷隆平说,关于田中真纪子女儿的这篇文章,已经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人权。对于这场官司,公司方面会怀着诚意继续和对方商议。不过,这次禁令是限制言论自由的暴行,这只是一名法官在短时间做出的决定,不能信服。传媒界的人认为,对出版社下这样的命令,应该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另有通晓日本杂志出版法律事务的出版商认为,如果文章只是描述田中真纪子女儿的私生活,那么就是侵犯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但文章的着眼点是通过前外相女儿的婚姻生活,勾勒出一个政治人物在家里所表现出来的人格,这也是社会大众感兴趣的问题,与公共利益有关。他还指出近年名誉赔偿金额越来越高,许多政治家都讨厌自家的丑闻曝光,这次事件也有类似的味道。(宇默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