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理温家宝及其他共产党领导积极救灾的行动,获得了西方媒体的肯定。
《国际先驱论坛报》5月13日指出,当四川大地震灾区的情景透过媒体展现在世界眼前时,救难队员不停歇地搜救动作也透过电视对外呈现。
中国过去拥有封锁灾难规模与应变不当的纪录。然而当本次的四川大地震一发生,北京政府立刻采取积极的救难动作,自全国各地派出大批救难部队,总理温家宝也亲自前往灾区。
画面来自电视的截图,都江堰一名男子抱著一个尸体从倒塌的屋中走出,目前救难人员彻夜进行搜救,从强震震毁的建筑中拉出尸体。
头戴安全帽、手拿扩音器的温家宝,站在医院的残骸上,对著底下的受难者大喊:“再挺一下,救难队就要来了!”温家宝指挥救难、慰问伤者的画面,传遍不只中国内地,还有海外。
中国政府在四川地震后的行动,与缅甸风灾后军政府罔顾受难者生活需要、拒绝外国援助的情况相比,大大突显出中国方面的积极与努力,也获得西方媒体的肯定。北京另已决定缩减四川奥运圣火传递规模,显示了官员们在欢庆圣火的同时,也顾虑到老百姓的感受。
清华大学媒体研究教授史安斌表示,国际间在西藏问题后所展现的态度,对中共产生了影响。史安斌说:“政府在负面的回应下,学了一课。我认为它代表了中国开放与改革的潮流。”史安斌也认为,奥运也对极欲拥抱世界的中国政府产生重要影响。“这是第一次中国媒体提升到国际水平。”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杨大力认为,中国政府已了解开放与负责将提升政权的合法性,并对抗因贪腐、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所引发的愤怒。杨大力说,中国政府对灾难的回应展现出他们有能力行动、也确实关心灾情。“他们似乎了解到像这样的灾难可将全国团结起来并支持他们。”
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的行动已得到回报。中国聊天网站上充满赞扬政府紧急应变措施的帖子,连在反政府文章经常出现的天涯社区中,若有批评温家宝或解放军救灾缓慢的言论出现,会立刻被其他使用者“压下”。其中一篇文章写道:“那些只会打嘴仗的,请在这个关键时刻闭嘴。”另一篇则说:“不论有没有生命危险,他们是站在前线的,因为有他们,我们一定能克服这场灾难。”
《基督科学箴言报》5月13日称,四川地震的救灾行动,显现北京在灾难应变能力上的提升。爱丁堡英国地质研究局地震学家穆森(Roger Musson)表示,中国政府在此次灾难上展现出准备充分的一面,他们迅速整合救灾计划。在地震发生后两小时不到,温家宝就飞往成都,指出政府领导已要求各级官员在前线抗灾。
清华大学公共行政教授薛澜指出,中国每年的台风灾害让当局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救灾系统,而其中改善最大的便是救生机制,这机制让近年的中国即使在强烈台风下,死亡人数仍下降。中国在去年通过这一紧急管理特别法案,规定政府职责、建立紧急管理办公室区域网络、并向国务院报告。在如四川地震的一级的灾害中,地方政府有权略过正常汇报程序,直接向政府高层报告。
《纽约时报》5月13日则报导了中国政府欢迎外援的动作。报导指出,中国领导人对自然灾害的回应,经常是武断的,他们担心万一救难工作不顺利,会遭公众强烈指责,然而,当联合国与其他慈善团体正忙著提供缅甸风灾救助时,中国的大规模救助行动可能会竭尽中国的资源。因此,中国官员表示,他们欢迎外援。
报导也提出重新检视建筑法的必要。《纽约时报》称,灾区当地领导可能将面临严格的建筑法规检视,自从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要求新建筑必须能承受主要的地震。但本次地震学校教室、医院与工厂的塌陷,可能引发建筑法严格程度的检讨,尤其在近年中国建筑工程不断成长的情况下,此议题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