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作日的上午9时,孟学农都会准时来到位于北京市宣武区南线阁的一幢砖红色六层小楼上班。
这是2003年年底才正式挂牌办公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非典肆虐期间去职的北京市前市长孟学农,“ 尘封”5个月后,到此就任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2003年4月20日,孟学农与张文康一道被宣布免去党内职务。同一天,他提出辞去北京市市长职务,此时距他当选市长只有短短3个月。
免职的消息立刻成了国际新闻,中国政府形象为之改观,而在国内政界则堪称引发了一场“ 地震”,被认为是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掀起问责风暴的开端,后来仅在非典期间被问责的官员就达上百人。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属于国务院临时性机构,级别为正部级,承担工程建设期的行政管理职能,办公室的首任主任是温家宝总理。
现在孟学农的访客很少,有媒体申请采访他,但都被一一拒绝。孟学农的办公室在走廊的尽头,是一个套间。6月25日,他戴着眼镜坐在办公室里,面容白?簦?贩⑽诤冢?杂锓缛ぃ??ㄉ裣小V劣诤问蹦芙邮芗钦卟煞茫?涎?┟嫔?怀粒? 10年以后,”他说,“10年以后我就退休了。”
“ 历史越久远越清晰”,这句话,他谢绝采访时前后说了两遍。
相对于北京市市长,孟学农现在的职务无疑沉寂了许多,他的一位旧部说:“那叫什么事儿啊,比原来可差远了。”
反差更大的是张文康。他于2003年10月就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以来,他的办公室总是空着,就连他的秘书也不坐班。
“ 他是一个特殊的安排,”基金会秘书处一位人士说,“张文康在基金会里没有分管工作,有重要活动时邀请他出席。”与孟学农一样,张文康到新的岗位后也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
新一届政府一定要做一个敢于负责任的政府,“ 透明的政府”——这句话是孟学农作为北京市新任市长,于2003年1月19日在新市长记者见面会上说的,岂料3个月后,他就为不透明负了责任。那时他才54岁,在部级领导里也算年轻的。
对于孟学农本人,这也是一个大大的意外。据他当时的一位下属介绍,刚当市长的孟学农真想干些实事,还给市政府研究室布置了课题,研究如何使政府在决策之前能充分听取专家意见。
感到惋惜的还有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教授。他在2002年省部长培训班上讲授依法行政课程时,与孟学农打过交道,对其印象是“谦和”、“朴实”。
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应松年在孟学农当选北京市市长的那次选举中,投了他一票。“投票的时候,我问了身边的其他代表,说他是个挺不错的人,实事求是,从北京市工商局干上来的。”应松年回忆。
“当时没想到非典会闹那么厉害,国务院实事求是地抓了一下,他就‘倒霉’了,大部分人很为他惋惜。”应松年一连说了两个“实事求是”,似乎互相矛盾。
如果免职方与被免职方都实事求是,为什么还会免职呢?究竟是什么责任,宣布免职的新华社简讯中并没有说明,而疫情扩散的实情却透明起来。
就在二人被免职的当天,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京市的非典病例飙升至339例,几乎是5天前公布数字的10倍。仿佛有一只手调转了指挥棒,疫情信息的公开程度前所未有。
“开始出现问题的医院基本不是北京市的医院,”一位参加过防疫工作的官员例举道,“这些医院听你的吗?连信息都不给北京市报。”
直到2003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批准成立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才把北京地区医院的管辖权统一归口。
第二天,北京非典病例的数字第一次汇总出来。温家宝总理当天在视察时说,“决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否则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第四天,公布数字;与此同时,宣布张、孟免职。
有人形容,闻讯二人被免职,各省省长“ 为之一惊”。“那时候真挺大意的,以为非典是地方病,瞧广州、香港闹得挺凶,抢购食盐、板蓝根都感觉新鲜,有隔岸观火的心态。”这位人士说,“免了两个人,比发任何文件效果都好,起到震慑作用。都楞了,本来忙着抓GDP、招商引资,立刻都以防治非典作为头等大事、重中之重。”
即使一些报以同情的官员,对一举扭转局势的效果也表示赞许,有人套用古代整顿吏治的用语说,“一家哭好过一路哭。”
这是2003年年底才正式挂牌办公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非典肆虐期间去职的北京市前市长孟学农,“ 尘封”5个月后,到此就任办公室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2003年4月20日,孟学农与张文康一道被宣布免去党内职务。同一天,他提出辞去北京市市长职务,此时距他当选市长只有短短3个月。
免职的消息立刻成了国际新闻,中国政府形象为之改观,而在国内政界则堪称引发了一场“ 地震”,被认为是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掀起问责风暴的开端,后来仅在非典期间被问责的官员就达上百人。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属于国务院临时性机构,级别为正部级,承担工程建设期的行政管理职能,办公室的首任主任是温家宝总理。
现在孟学农的访客很少,有媒体申请采访他,但都被一一拒绝。孟学农的办公室在走廊的尽头,是一个套间。6月25日,他戴着眼镜坐在办公室里,面容白?簦?贩⑽诤冢?杂锓缛ぃ??ㄉ裣小V劣诤问蹦芙邮芗钦卟煞茫?涎?┟嫔?怀粒? 10年以后,”他说,“10年以后我就退休了。”
“ 历史越久远越清晰”,这句话,他谢绝采访时前后说了两遍。
相对于北京市市长,孟学农现在的职务无疑沉寂了许多,他的一位旧部说:“那叫什么事儿啊,比原来可差远了。”
反差更大的是张文康。他于2003年10月就任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以来,他的办公室总是空着,就连他的秘书也不坐班。
“ 他是一个特殊的安排,”基金会秘书处一位人士说,“张文康在基金会里没有分管工作,有重要活动时邀请他出席。”与孟学农一样,张文康到新的岗位后也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
新一届政府一定要做一个敢于负责任的政府,“ 透明的政府”——这句话是孟学农作为北京市新任市长,于2003年1月19日在新市长记者见面会上说的,岂料3个月后,他就为不透明负了责任。那时他才54岁,在部级领导里也算年轻的。
对于孟学农本人,这也是一个大大的意外。据他当时的一位下属介绍,刚当市长的孟学农真想干些实事,还给市政府研究室布置了课题,研究如何使政府在决策之前能充分听取专家意见。
感到惋惜的还有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主任应松年教授。他在2002年省部长培训班上讲授依法行政课程时,与孟学农打过交道,对其印象是“谦和”、“朴实”。
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应松年在孟学农当选北京市市长的那次选举中,投了他一票。“投票的时候,我问了身边的其他代表,说他是个挺不错的人,实事求是,从北京市工商局干上来的。”应松年回忆。
“当时没想到非典会闹那么厉害,国务院实事求是地抓了一下,他就‘倒霉’了,大部分人很为他惋惜。”应松年一连说了两个“实事求是”,似乎互相矛盾。
如果免职方与被免职方都实事求是,为什么还会免职呢?究竟是什么责任,宣布免职的新华社简讯中并没有说明,而疫情扩散的实情却透明起来。
就在二人被免职的当天,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北京市的非典病例飙升至339例,几乎是5天前公布数字的10倍。仿佛有一只手调转了指挥棒,疫情信息的公开程度前所未有。
“开始出现问题的医院基本不是北京市的医院,”一位参加过防疫工作的官员例举道,“这些医院听你的吗?连信息都不给北京市报。”
直到2003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会,批准成立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才把北京地区医院的管辖权统一归口。
第二天,北京非典病例的数字第一次汇总出来。温家宝总理当天在视察时说,“决不允许缓报、漏报和瞒报。否则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
第四天,公布数字;与此同时,宣布张、孟免职。
有人形容,闻讯二人被免职,各省省长“ 为之一惊”。“那时候真挺大意的,以为非典是地方病,瞧广州、香港闹得挺凶,抢购食盐、板蓝根都感觉新鲜,有隔岸观火的心态。”这位人士说,“免了两个人,比发任何文件效果都好,起到震慑作用。都楞了,本来忙着抓GDP、招商引资,立刻都以防治非典作为头等大事、重中之重。”
即使一些报以同情的官员,对一举扭转局势的效果也表示赞许,有人套用古代整顿吏治的用语说,“一家哭好过一路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