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肆虐,人类面对这场不可躲避的灾难,暴露了恐惧、暴力、抑郁、愧疚、缺德、贪婪和无助七项人性的脆弱面。这种心理煎熬将在人们心中持续一段时间,若不及时医治,将会留下新的心理灾难。
心理学家认为,面对灾难,人性会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却也会暴露弱点,尤其身处非典肆虐的环境中,没有人可以脱离,大家都承受著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心理冲击,有人甚至不经意地显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非典中的人性弱点大约表现为七个方面:
恐惧 人类的警觉心分成五个等级,从怀疑、担心、害怕、恐惧到恐怖。在非典中如果警觉心到了後两个等级,那就是非典综合症了。北京三零四医院发热门诊田京发副主任介绍说,在接触的患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本来甚堋症状都没有,却怀疑自己得了非典。至於出现群众抢购粮食、北京民工逃亡潮等,也是出於恐惧。
暴力 愤怒本是面对灾难的一种心理反应,但在非典的恐惧中却引致行为失常,甚至由情绪上的愤怒转变为暴力行为。非典在北京爆发後,天津为采取防范措施欲将一所中学改为疑似病人集中收治处,结果附近的数千名居民把该校给砸了。类似的情况在安徽、北京郊区都有发生,村民围堵道路,以非理性的方式阻止当局抗非典。
抑郁 抑郁者是对前景没有自信而产生的一种自卑倾向。根据前线的大夫观察,几乎所有非典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 碍,包括承受来自社会和本身病情发展的压力。中国医学科学院非典防治中心协和病区一位病人由於病情较重,心理压力很大,处於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要用药物治疗。而北京有病人康复,按规定可以出院,但患者普遍担心他们能否被所住的社区群众接受。事实上,北京确有社区拒绝康复者回家。虽然还没有发现非典患者缺乏信心而产生轻生行为,但他们在危难时缺乏信心是普遍的现象。
愧疚 非典是高度传染性疾病,病者不仅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亲朋、家人,也可能令医护人员掉入“ 陷阱”,病者往往会因而感到内疚,在心中留下阴影。内疚是面对灾难的必然反应,有人甚至会因此自杀。
缺德 灾难也是人性的试金石,虽说人性脆弱,但心理健康者在灾难面前却仍会考虑到社会公德。抗疫期间,上海一幢住宅 要隔离,主人家的太太正好在外,她接到丈夫劝她不要回家的电话。这位太太虽知隔离不好受,但她还是选择回家接受事实。她说:“万一我是带毒者,不是又害了别人吗?”
贪婪 有人说,人是自私的动物,在关键时刻,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性,会有一番较量。非典也令一些人露出了贪婪自私的嘴脸,有人更抓住机会发灾难财。河北有厂家酿造板蓝根啤酒,打著“防非典”的旗号推向市场被查处;上海一医院自制“非典一号”药汤,导致近40人饮後不适;仅“五一”期间,中国质监系统检查制售防治非典物品,查处违法案件就有1400多起,另查获伪劣口罩、消毒液等数十万元。
无助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思曾撰写《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分析二次大战後人的心态,发现战後公众感到无力、无助,个人很渺小。灾难令人觉得力量微弱,无法与社会及自然界抗争,而表现得十分无奈。一位多年没回家的香港女子不久前回到安徽家乡,但哥哥与母亲怕染病不敢开门而在屋里哭了起来,她失望地离开了。在无助的心态下,求助外力的念头顿生,封建迷信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湖南农村,巫婆神棍大行其道,广东、福建还谣传刚出生婴儿讲话开出的药方:治非典要煮绿豆糖水、放鞭炮的谣言,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绿豆潮。
心理学家认为,面对灾难,人性会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却也会暴露弱点,尤其身处非典肆虐的环境中,没有人可以脱离,大家都承受著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心理冲击,有人甚至不经意地显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非典中的人性弱点大约表现为七个方面:
恐惧 人类的警觉心分成五个等级,从怀疑、担心、害怕、恐惧到恐怖。在非典中如果警觉心到了後两个等级,那就是非典综合症了。北京三零四医院发热门诊田京发副主任介绍说,在接触的患者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本来甚堋症状都没有,却怀疑自己得了非典。至於出现群众抢购粮食、北京民工逃亡潮等,也是出於恐惧。
暴力 愤怒本是面对灾难的一种心理反应,但在非典的恐惧中却引致行为失常,甚至由情绪上的愤怒转变为暴力行为。非典在北京爆发後,天津为采取防范措施欲将一所中学改为疑似病人集中收治处,结果附近的数千名居民把该校给砸了。类似的情况在安徽、北京郊区都有发生,村民围堵道路,以非理性的方式阻止当局抗非典。
抑郁 抑郁者是对前景没有自信而产生的一种自卑倾向。根据前线的大夫观察,几乎所有非典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 碍,包括承受来自社会和本身病情发展的压力。中国医学科学院非典防治中心协和病区一位病人由於病情较重,心理压力很大,处於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要用药物治疗。而北京有病人康复,按规定可以出院,但患者普遍担心他们能否被所住的社区群众接受。事实上,北京确有社区拒绝康复者回家。虽然还没有发现非典患者缺乏信心而产生轻生行为,但他们在危难时缺乏信心是普遍的现象。
愧疚 非典是高度传染性疾病,病者不仅可能将病毒传染给亲朋、家人,也可能令医护人员掉入“ 陷阱”,病者往往会因而感到内疚,在心中留下阴影。内疚是面对灾难的必然反应,有人甚至会因此自杀。
缺德 灾难也是人性的试金石,虽说人性脆弱,但心理健康者在灾难面前却仍会考虑到社会公德。抗疫期间,上海一幢住宅 要隔离,主人家的太太正好在外,她接到丈夫劝她不要回家的电话。这位太太虽知隔离不好受,但她还是选择回家接受事实。她说:“万一我是带毒者,不是又害了别人吗?”
贪婪 有人说,人是自私的动物,在关键时刻,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性,会有一番较量。非典也令一些人露出了贪婪自私的嘴脸,有人更抓住机会发灾难财。河北有厂家酿造板蓝根啤酒,打著“防非典”的旗号推向市场被查处;上海一医院自制“非典一号”药汤,导致近40人饮後不适;仅“五一”期间,中国质监系统检查制售防治非典物品,查处违法案件就有1400多起,另查获伪劣口罩、消毒液等数十万元。
无助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思曾撰写《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分析二次大战後人的心态,发现战後公众感到无力、无助,个人很渺小。灾难令人觉得力量微弱,无法与社会及自然界抗争,而表现得十分无奈。一位多年没回家的香港女子不久前回到安徽家乡,但哥哥与母亲怕染病不敢开门而在屋里哭了起来,她失望地离开了。在无助的心态下,求助外力的念头顿生,封建迷信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湖南农村,巫婆神棍大行其道,广东、福建还谣传刚出生婴儿讲话开出的药方:治非典要煮绿豆糖水、放鞭炮的谣言,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绿豆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