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低龄化引来“空巢”年轻化
随著国人生活的日渐富裕,出国留学日渐升温并出现了低龄化趋势。在目前出国的留学生队伍中,十几岁的中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大都是国家独生子女政策下出生的“小皇帝”、“ 小公主”。他们年轻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早早地放飞了他们,而自己却独守“ 空巢”度日,个中滋味非外人所能感受。
某重点中学高中生小林说,现在,出国的同学越来越多,出国留学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他说,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走了,“ 留守”的同学也难免会心动,他也产生过出国留学的想法,还曾和父母商量过。但父母认为他学习成绩好,考上重点大学没问题,而且目前年龄尚小,担心他出国後不能应付繁重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他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 全国就业观”造就了新“ 空巢”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为了吸纳人才,纷纷改革传统的用人机制,以前苛刻的户籍制度也在人们的工作选择中丧失了“ 威风”。特别是在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市,由於有开放的政策以及现代企业不拘一格选才的理念,吸引了大批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招聘人员在政治待遇、生活福利各方面都与正式工没什堋区别。这种开放的、公平的用人机制和广东、上海、北京等省市发达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大批青年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因此也间接地造就了一批“空巢”父母。
小夏3年前大学毕业应聘到了深圳工作。她说,离家3年她还没有回家看望过父母,因为她得打拼天下,所以节假日都用来学习和社交了,与父母的联系也只能靠电话。电话里母亲多次诉说很想念她,并表示很不适应“空巢”生活,更担心退休後面对“ 空巢”的家很难呆下去……对於母亲的忧虑,小夏很理解。她说,她已暗下决心努力赚钱,将来在深圳买套大房子,等父母退休了就将他们接过来同住。
孩子租房独居留下父母独守“ 空巢”
在提倡个性、独立的口号声中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从小就在一种宽松、自由的状态中成长,这使他们成年後过早地产生了独立的愿望。其中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即便与父母住在同一个城市,哪怕还未成家,也要坚持搬出去住,留下父母独守“ 空巢”。
今年21岁的小刘,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後,便在离父母家仅3站路的地方租了一套简陋的房子。小刘的父亲是国家公务员,单位分有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所以他的举动令父母十分费解。他们一再追问他另立门户的原因,他每次的答案都是“ 因为自己长大了工作了该完全独立了”。但他妈妈坚持认为他是在找藉口,总是苦苦劝他回来住。
“ 空巢”是一种必然?
“ 空巢”家庭在西方国家是一个普通现象,但在我们这个历来强调“父母在,不远行”,“ 四代同堂,儿孙绕膝”的国度,却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它的到来,意味著“ 空巢族”将成为我国现在和未来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必然趋势。随著独身子女逐渐成长、随著“ 全国就业观念”的流行、随著留学热的升温、随著新新代追求“ 个人独居”以及“ 二人世界”等一系列新观念、新问题的出现,“ 空巢”旋风将会越演越烈,越来越普遍。
资料显示,随著新世纪我国在人口年龄结构上也踏进老年社会,在一些主要的大城市,空巢家庭已占老人家庭的1/3左右。北京市老龄委1999年调查老人家庭的“ 空巢”比例为34%;上海市同年的“ 空巢家庭”比例为36.8%;而天津市在近来的调查中发现,城镇有老人家庭中55.06%已是“空巢”,农村则为40.78%。目前这些地区的比例都在逐年加大。
专家预测,未来10年,随著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阶段,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有可能达到90%。“ 空巢老人”的迅速增加,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由於年老体衰,造成日常生活不便,生病无人照料,子女因工作忙、应酬多、居住远等原因不仅难以照料父母,而且普遍忽视与父母的精神交流及心理慰藉。这些情况使得空巢老人在生活、健康、情感等方面遇到许多难题,老年生活往往与孤寂、痛苦交织在一起。
随著“空巢族”的问题日益突出,守“空巢”的日子怎堋过?怎堋活出高质量?如何使全社会都认识到“空巢”的必然趋势?如何关心“空巢族”的心理、生活和健康,等等,这些问题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