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处方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出台《关於加强对 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管理监督的暂行规定》和《 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凡直接为 导干部服务的秘书、警卫、司机等 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必须集体研究决定。 导干部对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知情放任或长期失察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规定中有:不得为男性 导干部配备女性身边工作人员。
初看这规定,确实难免突兀。不过,时下的北京流传男性官员的“婚姻新四制”的顺口溜:打破老婆终身制,实行小姨股份制,引入小姐竞争制,推广小蜜合同制。这“小蜜”,就是从官员身边暧昧的女秘书演变而来。这些女秘书常常令男性官员在官场跌了斤斗。如此,四川乾脆一刀切,防范於未然,按此规定操作起来也狻方便。
不过,这规定总让人心里有个疙瘩:都是女秘书惹的祸?女秘书是导致男性官员腐败的必然因素?让女秘书走开,就能让官员的腐败收敛了?难道女人真是祸水?这样做究竟是治标还是治本?
提倡干部回家吃晚饭
有个城市在干部中提倡“常常回家吃晚饭”。官员的饭局一向多,中午被请吃,晚上请人吃,吃坏了党风,也喝坏了胃。中国近10年来公款吃喝占餐饮消费总额的比例逐年递减,但绝对数仍居高不下。
据中国烹饪协会统计,2002年中国餐饮业全行业年度营业额首次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公款消费的比例是20%,但是绝对数竟达1000亿元,相比之下,1993年餐饮业营业总额虽然仅为700亿元,公款消费的比例却为80%。官员见不得人的交易,就在公款吃吃喝喝中完成了。如今要求官员常常回家吃饭,这办法虽简单明 ,但总让人心里不免会想,常常回家吃晚饭,这“常常”是什堋标准,即使将饭店的门堵上,真要贿赂,哪儿不能贿不能赂呢?
有一个省规定官员辞职後,若2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营利性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中国大陆的“官商现象”,确实已不是个别现象,官员经商,实在容易与腐败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权钱交易,官商勾结。这一规定,当然是限制腐败的一种措施。不过,如果官员躲在幕後,让亲友经商,这又怎堋办呢?
官员要“五官端庄”
有个市提出官员要“五官端庄”,即眼不花──明是非;眉不皱──对群众亲切;耳不偏──善听意见;嘴不馋──去除贪欲; 不歪──不嗅花惹草。如“五官”不端庄,就不能当官员。
如此说法生动是生动了,又有道理,但当今的许多官员表面上看“五官”往往都端庄,暗地里却什堋都干,有的越是端庄,干的坏事越多。
有个市对新任职的官员要进行任职廉政谈话,如出现苗头性问题,要对 导班子进行警示谈话,以增强 导干部廉洁意识,规范从政行为。据介绍,谈话主要分为任职廉政谈话、诚勉谈话、警示谈话三种类型。有个省为治理长期来盛行的麻将风作出规定:不准在公务时间和公务场所打麻将;不准在下基层时打麻将;不准与服务对象和管理对象打麻将输赢财物。
还有个城市规定,官员不准与人结伴去歌厅、去酒吧、去桑拿场所。……
体制中有“铁栅栏”
“腐败是头号社会问题”,这是前段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不同学科 域的专家进行问卷抽查得出的结论。对此,有些人认为,腐败如同癌症,目前尚没有特效药来根治。确实,根治腐败,在於制度。在一些法制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腐败现象相对较少;在监督机制健全的单位,职务犯罪案件的发案率很低。
虽然各地都在开“处方”,在当地社会也引起强烈反响,可谓用心良苦。对官员管头管脚,百姓当然喜闻乐见。但这些药并非特效药,没从源头上整肃。自己人监督自己人,总是无法真正监督的。且不说体制外的监督,即使在体制内,克制腐败的“廉政处方”还是有的 这一处方就是舆论监督、百姓监督。
遗憾的是,目前的舆论还控制太严,而人民群众这支“猫”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威力,腐败这支“硕鼠”还在招摇过市。不是猫的“眼力”不好,也不是猫的“爪子”不利,逮不住老鼠,而是现有体制中存在的“铁栅栏”限制了百姓发挥作用,这才是腐败现象长期以来得不到根治并且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头号问题的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