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早上5点,普兰店市安波镇邓屯。一阵寒风袭来,庄稼院里纸糊的窗棂被吹得哗哗作响。武小锋穿好衣服,蹑手蹑脚地将一大盆山楂从院子里的小房搬到炕上,小心地挑拣、挖核,然后将七八个大小不等的山楂熟练地穿在准备好的竹签上。他要赶在早上7点之前,尽可能多地把山楂穿好,以备父亲在集市上多卖一些。
提起邓屯的武家,普兰店市安波镇的村民几乎无人不知。6年前,武家最小的儿子武小锋在高考中一举成为普兰店市的理科状元,考上了北京大学。“那是我们方圆几百里的骄傲啊,考上北大那还了得,毕业还不得上国务院工作啊?”安波镇张大爷的这种说法在庄稼院里曾风靡当时。
事实上,被村民们颇为羡慕的武小锋家一直是村里的贫困户。武小锋出生在1982年,上面还有一哥一姐,家里主要是靠几亩薄地为生,生活非常拮据。贫穷造就了武小锋坚韧的性格,也让他深感自卑。武小锋的班主任赵雄老师证实,高中时代的武小锋学习异常努力,成绩在全年级也是数一数二。
“但他太内向,也不善于与人交流,这大概和他自卑的心理有关。”赵老师认为,试图改变贫困的命运是武小锋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只是武小锋太偏重学习,“在为人处世上很是欠缺。”
接到北大通知书的那一刻,武小锋异常激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北大就是金字招牌,进了北大,就意味着将来可以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在大城市里谋份好工作。但几万元的巨额学费让武家大伤脑筋。武小锋的母亲回忆,当年他们家甚至产生了让儿子放弃学业的想法。媒体帮了武小锋的忙,消息发布后,大连一些企业承担了武小锋在北大的全部费用。
武小锋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习的是五年制的预防医学专业。在北大期间,武小锋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大五时,他所学的专业向两个就业方向发展,一个是预防医学,一个是卫生事业管理。武小锋选择了后者。2005年7月,武小锋顺利从北大毕业,获得了北大医学学士学位。
早在毕业前,武小锋和其它同学一样,老早就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北京。大五实习时,武小锋在北大第一医院从事成本核算工作。遗憾的是,武小锋虽然表现良好,却未能留在实习的医院。
即便如此,武小锋依然对未来很乐观,“北大毕业找不到工作,这怎么可能?”可现实是残酷的,武小锋陆续跑了北京市多家卫生医疗单位,却因没有北京户口而未能如愿。为了留京,武小锋到一些小的医疗卫生单位求职,结果还是屡次遭拒。
2005年7月底,武小锋被迫离开北京回到大连老家。去年11、12月份,武小锋到大连的各级医疗卫生部门进行“集中应聘”,结果每次都失败。武小锋对此深感委屈。他认为,自己现在要求很低,工作只要和专业沾边,月薪1000元以上就可以。
武小锋说,60名大学同学里,除了30余名考研深造的除外,其余的多数都在大城市,像他这么惨的几乎没有。
1月12日,关于“北大毕业生在家做糖葫芦”的新闻在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同时,更引起了大连市人事局的高度重视。
当天,人才中心毕业生指导部的刘华部长赶到武小锋家,与武小锋直接做了交流。人事局将协调卫生系统各个部门的代表,与武小锋举行双向选择的见面会。
来自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对待业在家的北大才子??出了“橄榄枝”。山东威海一个制药企业的孙先生转达公司老总的话,欢迎武小锋到他们的企业工作。天津医学杂志社的领导也希望他能到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除此之外,郑州的会计师事务所等十几家企业都愿意为武小锋提供就业的舞台。
继卖肉才子之后 / 北大又出卖糖葫芦才子
日期:
06年01月3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8/15560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