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宅孩”现象引发忧虑
日期: 10年12月3期
■ 中新社专稿

如今,许多中国城市家庭的孩子爱在家中“宅”著,不愿户外锻炼和社交,这一现象最近在媒体和公众之间引发讨论。
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新民晚报》在本月上旬发表文章说,虽然在刚刚出炉的PISA(全球范围大型学生学习质量比较研究项目)里,申城青少年学习素质排名全球第一,但身体素质却在变差。许多孩子“放学后不想出门、不爱运动、不肯搭理人,整天宅在家里,撵都撵不出去。”
中国每五年进行一次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说明了青少年变“宅”的后果。2005年与1995年相比,中国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
在中国青少年体能下降的同时,肥胖率、近视率持续攀升。2005年学生肥胖率检出比2000年增长近50%,每四名城市男学生中就有一人为胖墩儿。31%的学生从小学就因为近视开始戴眼镜,这一比例在高中生中高达76%。
目下中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抽样数据尚在汇总中。根据几个城市透露出的结果看,中国城市成年人的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比五年前有小幅提高,但青少年群体整体进步并不明显,尤其是肥胖率和耐力素质方面仍如五年前一样令人担忧。
一些教育界人士和体育界人士还特别关注到,在青少年体能体质方面,中国已经被近邻日本远远甩在后面。以2005年进行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统计数据看,仅14岁、17岁女生身高高于日本,其余均低于日本。比较两国大、中、小学生的握力和50米跑成绩,中国学生也均低于日本学生。
中日青少年在身体素质多项数据上的差距最近还成为官方媒体新华社反思中国在竞技体育上过于注重“金牌战略”的理由之一。在今年11月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数几近其它各国总和,新华社关注到,中国体育人口比例和人均体育设施在亚洲排名不入前10,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体质落后,在这一情况下,金牌总数世界第一、亚洲绝对第一的反差“令人汗颜”。
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现任中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蒋效愚在今年3月的一次会议上指出,造成中国青少年体质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活动不足是主要因素。他以中日数据对比为例,每天锻炼2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中国学生仅为6.3%。
另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早前针对中、日、美三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的一项统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日本和美国均超过六成,而中国仅为8%。美国5至12年级学生每周体育课时间平均为2.35小时,中国学生远达不到此水平。
上海一所参加今年国民体质监测的中学校长直言说,轻视体育活动的现象在奉行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普遍存在,不少教师至今仍然认为,“与其到户外锻炼一小时,不如多上一堂补习课。”
中国青少年越来越“宅”还与硬件设施不足有关。据2008年的统计数字,中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仅6.58个,而日本和欧美的水平约在每万人200个左右。北京是人均场地拥有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人均体育馆拥有率也仅为2.33平米,远远低于同样举办过奥运会的韩国首尔。
在中国人均体育设施占有率低的情况下,成长中的青少年也未得到“特别照顾”。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吴键博士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行为的调查报告,随著城市化推进,超过60%中国学生居住的环境不具备体育运动条件。2007年中央政府曾下达过70项相关硬性指标,但有半数以上学校几乎没有完成过任何这些指标。
“宅孩”现象及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已经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一份《将提高全民族身体健康素质列为国家战略方针》的政协提案由多位教育和体育界人士在今年早些时候起草完毕。其中特别强调对各地学校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规定的“学校应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进行督导,确保落实。(元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8/12993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