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超“开胸验肺”的消息传出后,舆论一片震惊,一个农民工为自己维权不得不动手术开胸求真相,让人无奈又心酸。
7月15日上午,在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休养的张海超躺在床上一边输液,一边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从做完开胸手术至今,除了媒体接连的采访要求,张海超说他没有接到一个职能部门的电话。
今年28岁的张海超原本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夫妻恩爱,女儿乖巧。但生活从2007年8月开始转变,这年,他感觉身体不适,还有咳嗽、胸闷症状,随后一直以感冒治疗。10月份,张海超来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拍胸片检查,显示双肺有阴影,但不能确诊病情。意识到病情严重的张海超此后到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胸科医院等省会各大医院就诊,几家医院均告诉他患上了“尘肺”,并建议到职业病医院进一步诊治。
“尘肺”对张海超而言不亚于晴天霹雳,常年在耐火厂打工的他对这个病有所耳闻,知道是一种难治的职业病。
2009年7月1日,张海超因为支付不了医疗费不得不出院,郑大一附院开具的出院纪录上也写著“尘肺合并感染”的诊断。于是,农民工张海超为了维权而“开胸验肺”的新闻就这样发生了。
张海超“开胸验肺”后,做出“肺结核”诊断的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各种指责让该所招架不住。7月16日,副所长李国玉表示此事已让所里应接不暇。
职业病的诊断、鉴定乃至最终的工伤认定、赔偿是个漫长的过程。同为振东公司工人的张喜才2006年11月即被诊断为“尘肺Ⅱ+期”,但还没有走完整个工伤认定程序,就已经去世了。
“因为确诊不了尘肺,现在连治疗尘肺的药物也用不上。”张海超说,他为此病前后花费了八九万元,现在没钱只能回村里的小诊所用点消炎药,其他的治疗都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