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度过近十年的紧张局面后,中国的能源供求矛盾正趋于缓和,这将有利于国家在能源领域进行包括能源体制改革在内的相关调整。
12月12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上做出如上表示。
正在全球蔓延的经济危机已经给中国的能源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的能源供应正由持续偏紧向短期相对过剩转变。
据王思强介绍,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内能源需求增速正在下降。用电减少的局面正由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西部省区蔓延,部分省区的用电量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三成。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也在同日透露,中国目前约有30%发电设施处于闲置状态。而最新的统计则显示,今年10月,中国的成品油需求增速较前三季度平均值下降了三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今明两年,煤矿、电厂等能源供应企业在建和待建规模还比较大,这些企业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能源供应。
王思强透露,近期,为贯彻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能源局决定开工建设产业拉动大的一批能源项目。
12月15日,一个投资额超过400亿元的宁东煤电化工基地将在宁夏开工,建成后将新增44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此外,投资将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6台百万千瓦时核电机组、投资达到1400亿元的西气东输二期的干线工程等,也都处于建设中。“能源形势有可能进入新一轮相对过剩。”王思强说。
不过眼下的形势,也为中国能源行业解决深层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在王思强看来,本次危机为优化能源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促进清洁高效能源发展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