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以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上政府推出《劳动合同法》等造成劳工成本上升等因素,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已出现企业“倒闭潮”。近期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美国以至欧洲的实体经济,这一影响也正通过国际贸易传导到中国的出口制造企业,对后者的打击无异雪上加霜。在企业倒闭后,可能接踵而来的失业潮,正引起各方关注。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有6万7000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这一情况在今年第四季难以避免还将恶化。上个月15日,位于东莞的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团倒闭,近7000名员工顿时失业。另一方面,不少没有倒闭的工厂也因订单减少而削减雇工人数。
官方10月27日通报的数据显示,9月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4.0%,与去年底持平。与此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年初确定的全年城镇新增1000万就业岗位的任务,前三季度已完成全年任务的94%。
问题是,与城市人口不同,农民工在城里没有户籍,他们的失业统计不纳入城市失业率统计。换句话说,城镇登记失业率无法反映农民工因企业倒闭而失业的情况。同时,地方政府也不会优先考虑如何解决“农民工移民”的失业问题,因为解决农民就业不会提升地方政府的就业率统计,无法表现政绩。
然而,没有准确数字反映的失业农民工,在实体上却并非不存在。倘若大批农民工失业被迫无奈还乡,将影响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成为中央政府必须承担的隐性社会成本。
这个现象已显露端倪。有媒体报道,广州火车站近日肩背手提大大小小包裹的农民工明显比以前增多。火车站提供的数据显示,虽然没有发现劳动力输出大省湖南、四川、湖北有明显的农民工回乡情形,但上月中旬以来发送旅客同比增加12万8000人。
《财经》援引消息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1月1日起派出六个调研小组,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和内地人力输出与流入的主要省市区,专门调研金融危机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这是中央政府为应付可能出现的失业潮所做的准备工作,说明当局对此问题已严阵以待。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尽管至今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受害程度不及欧美严重,但相关后续效应或许还会慢慢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