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大部制”改革小步前进
日期: 08年03月3期

  中国在国务院机关改革上迈出一小步,原有的28个部委经过重组后减成27个,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3月11日向全国人大全体会议说明改革方案时强调,由于存在诸多困难和潜在风险大部制改革将循序渐进,不毕其功于一役

  华建敏指出,本次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因此涉及受社会关注的环保及住房部门都出现重组。在新设立的五个大部委中,环保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建设部扩充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其他三个大部委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合并信息产业部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合并交通部和民航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合并人事部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除了接管国防科工委核能以外的业务(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隶属该部),也接管与农业关系较为密切且收益丰富的烟草局。

  方案以明确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责任为由,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改由卫生部管理;可是,同样与卫生有关的中医药局却维持现状。

  虽然大部制改革强调要把全能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华建敏在说明时也提到要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但负责经济调控且权力庞大的国家发改委,职权可能不减反增。

  发改委在本次改革中将减少投资审批权,其工业行业管理权也分给新设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但是大部制方案提出要设立国家能源局,却归给发改委管理。

  能源局负责加强能源行业管理,并接管了原来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业务,还有核电管理职能,在中国能源需求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本来就对中国经济调控几乎无微不至的发改委更如虎添翼。

  中共前五次行政改革的失败经验,使得外界并不看好大部制改革。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3月10日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也坦承其中的艰难,形容行政改革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李君如也解释,大部制是为了把决策、执行和监督分属不同部门形成权力的制约。

  华建敏3月11日在说明要完善宏观调控时,特别列举了发改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三部门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但却没有具体说明这三个部门如何形成权力制约。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郑永年教授3月11日说,现在重组出来的几个部门,只是部门大了一点的意思,实际上并没学到西方现代政治制度中的大部制,及其背后的小政府理念。

  郑永年指出,大部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将中国前总理朱熔基1998年主导政府机构改革后组建的经济型政府,再转型为一个服务型的政府。按照这个理念,政府要从盈利性的领域中退出,以提供或管理公共服务为己任。然而,这些很好的改革理念一进入现实层面,往往都被庞大的政府部门自身利益羁绊而窒碍难行。

  西方政府纯粹是提供服务的,西方政府没有经济功能。但中国政府基本上还是个经济主体。政府要提供有效服务,其行为一定要有个边界,要受到规制,当政府还是个经济主体的时候,怎么来规制自己呢?左手规制右手,是没有办法的。

 

【相关新闻】

李金华炮轰发改委机构繁杂

  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两会上炮轰发改委等中央部委机构繁杂,指一些中央政府部门下属单位就有100多个,既有儿子部门、孙子部门,还有重孙子、重重孙子部门,三五个人就成立个部门,挂个牌子就收费。

  李金华日前在政协分组讨论中将炮口对准了国务院第一大部——发改委。他说:把改革放在发改委,是不合适的。本来发改委就是机构改革的龙头,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它,它去牵头搞机构改革,这个怎么可能呢?

  李金华建议,政府机构改革最好不要由政府部门自己提出改革方案,而应该更多地吸收专家、学者的力量,比如说社科院,有些大学,要集中这样一批专家,他们借鉴国际上和中国历史上的经验,设立三个五个、十个八个待选方案都行。这样经过几年研究,对中国改革有个整体设想。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只能作比较,这样才能逐步实施。规划很重要,没一个总体规划恐怕不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7/6817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