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政府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的首届“ 世界中国学论坛”,今年8月将在沪上举行,这项长期性的国际学术盛会,今后将每两年召开一次。
中国学(ChinaStudy)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的热点,外国研究以往侧重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考古等人文学科,目前则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社会、教育、艺术、军事、外交等领域。
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12日上午在为论坛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形容中国学的研究范畴,已经“从历史跨入了现实”。他认为上海是中国的古代与现代,也是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举办中国学论坛,具有积极的意义。
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上海社科院院长尹继佐透露,至今已有来自23个国家51名学者,以及两名国际组织的学者确认到会。海外学者包括新加坡的王赓武、美国哈佛大学的孔飞力(Philip.A.Kuhn)、傅高义、杜维明、香港中文大学候任校长刘遵义等。
至於中国国内,也有多名专家学者到会,比如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北京大学的乐黛云、汤一介,人民大学的时殷弘,中国社科院的于沛等。论坛定於8月19日至8月22日,假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首届论坛的主题为“ 多元视野下的中国”,以下另外设立7个分议题,包括全球化与中国复兴、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文化发展与文明对话、传统与现代:中国之道、上海经验与城市进步,以及回顾与前瞻:世界中国学研究的轨迹。
目前,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阵地,主要集中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东亚(日本和韩国)、大洋洲(澳洲)。这些国家拥有众多的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其中不乏知名的中国问题研究机构和中国问题专家,他们往往是其政府制定有关中国政策的咨询者和建议者。
美国是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重镇,研究机构众多,几乎稍有名气的大学,均设有中国学教授席位,职业中国学家数千人,每年获得中国学博士学位的有400至500人,如果加上其他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人,总数相当可观。
中国学(ChinaStudy)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的热点,外国研究以往侧重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考古等人文学科,目前则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社会、教育、艺术、军事、外交等领域。
上海市副市长杨晓渡12日上午在为论坛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形容中国学的研究范畴,已经“从历史跨入了现实”。他认为上海是中国的古代与现代,也是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举办中国学论坛,具有积极的意义。
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上海社科院院长尹继佐透露,至今已有来自23个国家51名学者,以及两名国际组织的学者确认到会。海外学者包括新加坡的王赓武、美国哈佛大学的孔飞力(Philip.A.Kuhn)、傅高义、杜维明、香港中文大学候任校长刘遵义等。
至於中国国内,也有多名专家学者到会,比如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北京大学的乐黛云、汤一介,人民大学的时殷弘,中国社科院的于沛等。论坛定於8月19日至8月22日,假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首届论坛的主题为“ 多元视野下的中国”,以下另外设立7个分议题,包括全球化与中国复兴、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文化发展与文明对话、传统与现代:中国之道、上海经验与城市进步,以及回顾与前瞻:世界中国学研究的轨迹。
目前,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阵地,主要集中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等)、东亚(日本和韩国)、大洋洲(澳洲)。这些国家拥有众多的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其中不乏知名的中国问题研究机构和中国问题专家,他们往往是其政府制定有关中国政策的咨询者和建议者。
美国是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重镇,研究机构众多,几乎稍有名气的大学,均设有中国学教授席位,职业中国学家数千人,每年获得中国学博士学位的有400至500人,如果加上其他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人,总数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