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第9次沙尘天气于3月30日前后出现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北京遭受到今年以来该地区所遭受的最强烈沙尘袭击。内蒙古、山西等地则出现了能见度小于300米的强沙尘暴天气。
激光雷达监测显示,各地沙尘天气主要以区域性扬沙、沙尘暴为主,通过高空进行远距离传输的沙尘较少。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监测信息表明,本次沙尘天气是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沙尘天气波及宁、陕、晋3省区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省大部和京津等地区,共计7个省区171个县市。受影响面积约为39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为6000多万,受影响耕地面积750万公顷。
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北京受到的影响最重。“天空中挂着的是‘蓝太阳’!”3月29日下午,走在京城街头的人们纷纷指点着天空议论着。造成“蓝太阳”的原因是沙尘突袭了北京,京城的能见度一度下降到了2公里左右。中国环境监测专家认为,这与本年度沙尘天气重心有所东移有直接关系,因为今年沙尘天气发生的重心比以前距北京的直线距离近了一倍以上。
内蒙古中北部地区的达茂旗3月27日发生了近9个小时的沙尘暴天气,空气中可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超标24倍。内蒙古地震灾区东乌珠穆沁旗发生罕见的“黑沙暴”,大量的细沙被吹起,顷刻间遮天蔽日,能见度不足10米。天空飞扬的沙土像是有人在倾倒一样,铺天盖地,密不透光,整个世界连成一片浑黑。
入春以来这场最强的扬沙天气,也严重挑战着民航的应变能力,直接造成首都机场130多架飞机延误,其中20多架备降天津、郑州、太原、大连等临近机场。据不完全统计,这场从3月26日开始的沙尘天气致使全国1200多架次航班延误。
为期3天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八次特别大会暨世界环境部长会议31日在韩国济州闭幕。会议决定建立沙尘监测信息网,以便减少沙尘对东亚地区造成的危害。
在本次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受沙尘危害的东亚地区定为“特别关注区”,敦促有关各国为减少沙尘而努力,并决定建立信息网以监测有关各国空气中的微粒浓度。该机构表示,将积极支持有关国家采集沙尘的标准化信息、建立沙尘预警机制和共享有关沙尘的信息。
在31日举行的有关亚洲地区沙尘和大气污染的会议上,各国代表还一致认为,“亚洲褐云”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有关国家应当加强合作,解决亚洲地区因发生森林火灾、将动物粪便作燃料所形成的褐云问题。
所谓“ 亚洲褐云”又名“南亚褐云”,最早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印度洋直到南亚次大陆上空有一大片约3公里厚的褐色云层,由灰尘、煤烟、酸性物及其它有害悬浮颗粒组成。据推测,它由大气污染导致,可能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产生灾难性影响,沙尘暴不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会造成家畜死亡并危及农作物,对灾害发生地区影响很大。
据报道,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4月1日前完成了对东北亚地区沙尘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同上世纪50年代相比,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了近5倍。
UNEP还指出,从中国北部及蒙古的干燥地区被吹拂到朝鲜半岛甚至日本的黄沙“正在急剧增加”。
据UNEP2002年4月的调查显示,距离沙尘暴发生地1000公里的汉城大气中的沙尘含量达到每立方2070微克(1微克相当于百万分之一克)已经达到会危及健康的程度的2倍。
UNEP还透露,自然灾害给全球造成的损失总额去年首次超过600亿美元。其中有80%的自然灾害发生在亚洲,1991至2001年的损失为3690亿美元,170万人以上受到影响。
激光雷达监测显示,各地沙尘天气主要以区域性扬沙、沙尘暴为主,通过高空进行远距离传输的沙尘较少。
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监测信息表明,本次沙尘天气是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沙尘天气波及宁、陕、晋3省区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省大部和京津等地区,共计7个省区171个县市。受影响面积约为39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约为6000多万,受影响耕地面积750万公顷。
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北京受到的影响最重。“天空中挂着的是‘蓝太阳’!”3月29日下午,走在京城街头的人们纷纷指点着天空议论着。造成“蓝太阳”的原因是沙尘突袭了北京,京城的能见度一度下降到了2公里左右。中国环境监测专家认为,这与本年度沙尘天气重心有所东移有直接关系,因为今年沙尘天气发生的重心比以前距北京的直线距离近了一倍以上。
内蒙古中北部地区的达茂旗3月27日发生了近9个小时的沙尘暴天气,空气中可悬浮颗粒物的浓度超标24倍。内蒙古地震灾区东乌珠穆沁旗发生罕见的“黑沙暴”,大量的细沙被吹起,顷刻间遮天蔽日,能见度不足10米。天空飞扬的沙土像是有人在倾倒一样,铺天盖地,密不透光,整个世界连成一片浑黑。
入春以来这场最强的扬沙天气,也严重挑战着民航的应变能力,直接造成首都机场130多架飞机延误,其中20多架备降天津、郑州、太原、大连等临近机场。据不完全统计,这场从3月26日开始的沙尘天气致使全国1200多架次航班延误。
为期3天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八次特别大会暨世界环境部长会议31日在韩国济州闭幕。会议决定建立沙尘监测信息网,以便减少沙尘对东亚地区造成的危害。
在本次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受沙尘危害的东亚地区定为“特别关注区”,敦促有关各国为减少沙尘而努力,并决定建立信息网以监测有关各国空气中的微粒浓度。该机构表示,将积极支持有关国家采集沙尘的标准化信息、建立沙尘预警机制和共享有关沙尘的信息。
在31日举行的有关亚洲地区沙尘和大气污染的会议上,各国代表还一致认为,“亚洲褐云”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有关国家应当加强合作,解决亚洲地区因发生森林火灾、将动物粪便作燃料所形成的褐云问题。
所谓“ 亚洲褐云”又名“南亚褐云”,最早发现于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发现,印度洋直到南亚次大陆上空有一大片约3公里厚的褐色云层,由灰尘、煤烟、酸性物及其它有害悬浮颗粒组成。据推测,它由大气污染导致,可能对亚洲乃至全球的气候产生灾难性影响,沙尘暴不仅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会造成家畜死亡并危及农作物,对灾害发生地区影响很大。
据报道,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4月1日前完成了对东北亚地区沙尘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同上世纪50年代相比,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了近5倍。
UNEP还指出,从中国北部及蒙古的干燥地区被吹拂到朝鲜半岛甚至日本的黄沙“正在急剧增加”。
据UNEP2002年4月的调查显示,距离沙尘暴发生地1000公里的汉城大气中的沙尘含量达到每立方2070微克(1微克相当于百万分之一克)已经达到会危及健康的程度的2倍。
UNEP还透露,自然灾害给全球造成的损失总额去年首次超过600亿美元。其中有80%的自然灾害发生在亚洲,1991至2001年的损失为3690亿美元,170万人以上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