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中文菜名英文译法》讨论稿正式由北京市旅游局对外公布,此稿初步确定了2753条菜单及酒水的英文译法,并徵求市民建议。千变万化的中文菜名让在中国的“老外”伤透了脑筋,曾有饭店想当然地把“童子鸡”译为“还没有性生活的鸡”,把“红烧狮子头”变成“烧红了的狮子头”,出了不少笑话。
从去年3月起,北京市外办、北京市旅游局等相关单位便著手开展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规范工作。经过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专家及顾问审核后,形成了最新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讨论稿。
名目繁多的中国菜名该怎么翻译?
首先是中国菜中以主料开头的菜名归为一类,比如“白灵菇扣鸭掌”就直接采用蘑菇和鸭脚,中间以连词连接。
其次,一些中国菜名以烹制方法开头,而这些烹制方法在国外并不存在,比如炖、烩、水煮等。这些菜名则主要采用烹制方法的相应动词,再加上菜肴采用的主料来表示。比如“地瓜烧肉”便用“被焖熟的地瓜和肉丁”来表示。
第三类是以口感开头的菜名,这一类的菜以介绍菜肴形状或口感以及主配料为原则。比如“脆皮鸡”翻译为“脆鸡肉”。
最后一类是以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这类直接以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命名的菜以拼音加主料来表示。比如麻婆豆腐便直接以“麻婆”和“豆腐”的汉语拼音组合成英文菜名Mapo Tofu。
经过以上四类的归纳,2753道中国菜的翻译便全部完成。曾经闹过笑话的菜名是如何翻译的呢?“童子鸡”已经正式跟“没有性生活的鸡”告别,而改成了“春鸡”,“叫化鸡”则被规定为“乞丐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