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不关桥事”还是鉴定“扭曲”? 九江大桥坍塌原因难以定论
日期: 07年06月4期

  本报上期报道,6月15日,九江大桥在一艘名为南桂机035号的中型运沙船的撞击下,造成200米桥面坍塌。6月20日,事故技术组在广州召开记者会通报鉴定结果,专家认为九江大桥当年的设计很有前瞻性,已经考虑到有小型船只及漂浮物撞击的可能。在事故发生之前,大桥结构处于安全状态,造成桥梁断裂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将之归为大桥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运沙船的撞击力超过大桥的防撞能力所致。

  专家组指出,运沙船在行驶时偏离航道,误入非通航孔,直接撞击到桥墩,所产生的撞击力远远超过当初设计的40吨横桥向撞击力,以及非通航孔桥墩的防撞能力,导致四孔非通航孔桥坍塌,同时致使未坍塌的相邻通航孔严重损伤。据了解,6月20日记者会只进行了半小时便匆匆结束,当局的理由是其中两位专家要赶飞机,无法继续回答记者提问。几乎所有广东媒体都报道了这一点,反映了现场记者们对此心存疑问。

  当天的《羊城晚报》打出九江大桥坍塌不关桥事’”;隔天,《南方都市报》打出九江断桥,桥没责任专家组:不是桥差,是船狠等新闻标题。《南都》社论更指出,断桥事故不只是一次工程质量危机,也是一次公关危机,需要使民众真正信服和接受事故鉴定结果。但当局却以轻率方式发布鉴定结果,恐怕加剧了公众对交通部门的信任危机。广东省政协常委、有著40多年桥梁设计经验的桥梁设计专家黎宝松认为,在摸清河床情况及桥墩状况之前,不关桥事的结论武断了一点。他还呼吁,应藉九江大桥断桥事件反思当前桥梁设计布局问题,摸查隐患。

  为避免地方政府自圆其说,当局邀请了六位外省专家,在十人鉴定专家组中占了半数以上。但《南都》社论指出,虽然请了省内外专家,但均由事件的可能责任方组织开展,这种调查程序上的疑问,造成了印象失分。事实上,以中国社会惯常心理来看,客人说话照顾主人颜面,也不能完全排除。

  人们的疑惑有两个方面:首先,九江大桥为何不堪一击?是否有先天缺陷?是否当初就是一项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年年检查是否都说明桥体健康?其次,多年采集河沙是否动摇桥梁根基?

  九江大桥是在1985年9月开工,1988年6月正式建成通车,曾在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铜奖。有人认为,当年的桥梁设计标准与现在不同。但广东省政协常委、从事40多年桥梁设计专家黎宝松对此斥为胡说,因为在核载、通航、河床抗冲刷等方面新老标准没什么区别。

  据知情人介绍,当年桥面合龙时有约10厘米的误差,是被硬压到桥墩上强行合龙,所以大桥有点扭曲。黎宝松认为,10厘米对这座跨径160米的大桥来说,是不该被忽略的大误差了,这样的桥怎么还被评上国家奖

  广东省高速公路公司认为,九江大桥开通19年,其中一个造成坍塌的因素是桥梁老化。对此,黎宝松觉得好笑:搞桥梁是百年工程,工程设计没有六、七十年,就不该通过。黎宝松对媒体表达不同看法,技术鉴定专家组的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核心成员,6月21日改口说专家组只是得出大桥被撞断前处于安全状态的结论,不是说大桥没质量问题。

  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陈冠雄承认,在调查过程发现桥梁负荷的车辆交通过重,以及地方上对河床无序采砂,导致桥墩基础下切,使桥梁承载能力下降。

  广东作为中国大陆最早实行经济改革,目前又是经济最发达的省份,桥梁建设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九江大桥坍塌,不仅让人联想到广东境内3万6000多座大小桥梁的设计和维护,大桥本身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也涉及到地方多个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政治责任。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7/4391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