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自去年春运,中国铁路对以农民工、高校学生为主要客流的所有临时旅客列车实行票价不上浮后,受到广大旅客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欢迎。今年春运,铁路机构将在更大范围内实行这一惠民政策,在各类旅客列车中均不再实行票价上浮。这一政策实行后,数千万旅客将直接受益。
铁道部称春运不涨价成本增3亿
“2007年铁路春运客票价格不上浮,铁路因此需要多承担近3亿元的成本。”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铁路部门积极响应,主动承担因为不涨价而带来的所有成本,让更多的旅客享受到更大的实惠。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铁路春运客流一直处于极端不均衡的状态。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差异的加大,客流不均衡状态越来越严重,尤其是民工流的兴起,使这种不均衡状态更为加剧。
“突出的表现就是,节前基本上从城市流向农村,节后则恰恰相反,这种单方向高度集中的客流,突出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内,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不仅给铁路造成巨大的压力,也使旅客拥挤不堪。”王勇平说。
200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全铁路日常每天客流230万人左右,而春运最高日则达到420万人。定员118人的一节车厢,曾涌进380馀人,压死车辆弹簧随时都会危及行车安全。铁路因此也损失惨重,每年仅车辆配件备品等损坏就达8000多万元。
为了缓解春运高峰的压力,2002年春运前,在当时的国家计委主持下召开了铁路价格听证会。长达一天的听证会上,33名代表对铁道部提出的春运客票价格上浮方案进行了反覆审议,各位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最终原则同意对部分旅客列车实行政府指导价。
“通过4年的实践,应该说,在春运期间实行票价上浮,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很大作用,对于削峰平谷、让更多的旅客顺利返家起到了积极作用。”铁路运输专家说。2002年的数据证明,当年春运的客流高峰的确向前和向后分别延长了3天,当年春节前的非高峰期比2001年同期多运送了74万人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挤不堪的状况。
火车提速为控制客流提供保证
2006年春运,铁路部门决定以农民工和高校学生为主体的临客硬座票价不上浮,3000多万名旅客因此而受益。“在社会的一片褒扬声中,铁路部门上上下下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铁道部一位高层人士说,当时铁道部的想法是,先从临客尝试一下,看看不涨价铁路部门是否能承受得了春运的客流压力,以便为春运取消票价上浮摸索路子。
“这几年来,随著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提升,特别是铁路客车速度的不断提高,为铁路开行更多的临客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为铁路部门不通过上浮票价的方式来消化客流高峰提供了保证。”王勇平表示,今年铁道部从北方、西北地区的铁路局调用了大批客车车底,节前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节后到成都、重庆、武汉、阜阳等地,用开行更多临客的方式来缓解客流压力。
据了解,2007年春运铁路部门将安排直通临客318对,采用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应急方案三套梯次运力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突发客流。另外,今年春节距元旦较远,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相对叠加较少,客观上也为铁路部门在票价不上浮后减轻了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