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病人创下“中国之最”:患恶性淋巴癌的老人住院67天,住院费用139万7000元人民币,平均每天2万多元。而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
抢救无效病逝
但几百万元的花费没能挽回老人翁文辉的生命。今年8月6日,老人因抢救无效在医院病逝。
翁文辉生前是哈尔滨市一所中学的离休教师。一年前,74岁的翁文辉被诊断患上了恶性淋巴瘤,因为化疗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今年6月1日,他被送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下称“二附院”)的心外科重症监护室。
他已经病逝,但却留下巨额的医院收费账单和家属的许多问号。其中,他最多一天输血94次,还有一天注射盐水106瓶。
他的家属先后写了100多封举报信投递给相关部门。11月下旬,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中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监察部驻卫生部监察局联手组成调查组,赴哈尔滨对此事进行调查。
中央电视台记者调查、报道有关新闻后,翁文辉的长子翁强说:“66天共有3025份化验单,我手中有一叠的调查报告,但是其中只有35份是合格的。”
每天输液近一吨
翁强气愤地说,“7月25日和8月1日,这两天每天的输液量将近一吨,7月25日输了7万8604ml,合1572.08斤(中国一斤为500克),8月1日输了6万9307ml,合1386.14斤,如果是正常的人,输液也能输死,更何况一个病人,谁的心功能有这样好?”
翁强说,他父亲住院期间,“66天做了588次血糖分析,299次肾功能检查,平均每天4.5次,而且每天都乘4,我不知道这个4倍是什么意思?66天做了血气分析379次,化验血糖输液1692次,输血968次……”
“最让我弄不明白的是我父亲在8月6日去世,但是8月8日还在做痰培养的检验。”翁强说,“我父亲住院66天,医院收了88天的钱,而且到了8月15日结账时,预交款剩余的8万元成了零。”
“看病贵”刺痛着中国老百姓们越来越脆弱的神经。今年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发表的审计报告再次令人触目惊心:2003年至2004年,卫生部所属10家医院违规向患者多收费1127万元。
脱贫三五年 一病回从前
中国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同时表明:在城镇,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患者应该住院而不住院;而“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则成为农民医疗现状的真实写照。
经调查还发现,中国全国各地医疗机构正在上演着一场规模浩大的“军备竞赛”,大小医院争相进口最先进的医疗检查设备。设备越先进,收费越高,利润相应越大,从而导致医生非理性开单检查,患者“不该查的查了,应该简单查的复杂化了”。
由于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患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做哪些检查以及用什么药,都由医生决定,患者只能无条件服从。
与此同时,人们有病都喜欢往大医院挤,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这些医院的门诊医生一天接诊患者少则几十名,根本没时间给患者详细解释病情、治疗应该注意的事项等问题。患者往往排了一上午队,最后却被医生三言两语给打发了,致使不少患者胡里胡涂地看病,胡里胡涂地交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