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7月网上流传着一篇关于《南方周末》报资深记者集体辞职的文章,文中对南方报业集团领导用人的失策进行了抨击,由于南报集团派来的新任主编向嘉办报理念和行事风格与《南方周末》格格不入,“味道不对”,《南方周末》众多资深记者纷纷离职出走。网上甚至出现名为《〈南方周末〉已死》的帖文。近日,南方报业针对此文发表声明,予以澄清。
在网上流传的文章称“让一个在体制外毫无经验的干部,负责一个体制外的媒体,这是《南方日报》集团领导用人的失策。”并认为新主编向嘉“为人浮夸,不够坦诚”,曾经在一次“七一晚会”上“朗诵一歌颂党的诗,未罢居然泣不成声,给人以大伪之徒的感觉。”“他那一套在体制内行得通,但在《南方周末》行不通。除非对南报彻底换血。问题是南报彻底换了血,魂魄将不复存在。”
文章称向嘉和南方周末老记者的冲突,实际上是体制内外两种文化的冲突。南报老记者批评南报新任领导在内部事务中侵犯记者起码的知情权,居然对记者降薪一半这种大事,事先不沟通,事后不解释。按党报传统,这种事无须多解释,但按《南方周末》的传统,碰到如此大事,领导层会对大家说明,寻求谅解。向嘉年纪虽轻,但一直深受体制内文化的浸润,自然不知南报的“理路”,把权力的分量看得太重,而轻视下层的反应。
文中还提到向嘉在当时作的一个决定让周末老记者“倒吸一口凉气”。向嘉在一次开会时说:由于近期网络上对本报不实攻击很多,为保护《南方周末》品牌,命令新组建的“品牌工作室”收集网上文章,对恶意批评,将组织人员以“网友”身份回击。记者们对这种愚蠢的做法议论纷纷。如何界定“恶意”和“善意”?一张大报,有些恶意批评,也属平常,何必在意?何必专门安排人手,鬼鬼祟祟搞匿名“回应”?这与“网特”何异?
文中说,正是由于向嘉的“无知和独裁”,使得《南方周末》报老记者大规模出走,《南方周末》处境岌岌可危。知情者相信,随着他们的出走,饱受弹压,苦难深重的《南方周末》,将沦为一张普通的小报。一位辞职者说:“我们是雅典的公民,但现在是斯巴达人的臣民。”
近日,南方报业集团发表声明,称该文及跟帖中提到的16位资深记者辞职一事严重失实。对文中提到的16人离职原因和时间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声明中说,“在市场经济推进和报业改革深化的时代,人才流动与双向选择完全正常,《南方周末》的人才流动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依然会有,但所谓‘集体辞职’一事纯属捏造,同时把几年前失实的帖子故意不注明原帖时间再广为张贴,试图制造《南方周末》分崩离析的印象,这只能理解为恶意举动。”
声明还对《南方周末》新闻骨干人员的现状以及主编向嘉的所作所为作了辩护和澄清。
一些网上评论认为,《南方周末》本来是中国最敢讲真话的报纸,现在也已沦落成为官方的喉舌,还有人说,记者原本就是只能说假话的。
近一段时间以来,《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都传出记者编辑因不满新任主管人员在新闻理念和操作手法上远离民众、贴近官方的做法,认为报纸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从而使一些追求新闻理想的从业人员选择离开待遇丰厚、享有盛誉的大报岗位。
在网上流传的文章称“让一个在体制外毫无经验的干部,负责一个体制外的媒体,这是《南方日报》集团领导用人的失策。”并认为新主编向嘉“为人浮夸,不够坦诚”,曾经在一次“七一晚会”上“朗诵一歌颂党的诗,未罢居然泣不成声,给人以大伪之徒的感觉。”“他那一套在体制内行得通,但在《南方周末》行不通。除非对南报彻底换血。问题是南报彻底换了血,魂魄将不复存在。”
文章称向嘉和南方周末老记者的冲突,实际上是体制内外两种文化的冲突。南报老记者批评南报新任领导在内部事务中侵犯记者起码的知情权,居然对记者降薪一半这种大事,事先不沟通,事后不解释。按党报传统,这种事无须多解释,但按《南方周末》的传统,碰到如此大事,领导层会对大家说明,寻求谅解。向嘉年纪虽轻,但一直深受体制内文化的浸润,自然不知南报的“理路”,把权力的分量看得太重,而轻视下层的反应。
文中还提到向嘉在当时作的一个决定让周末老记者“倒吸一口凉气”。向嘉在一次开会时说:由于近期网络上对本报不实攻击很多,为保护《南方周末》品牌,命令新组建的“品牌工作室”收集网上文章,对恶意批评,将组织人员以“网友”身份回击。记者们对这种愚蠢的做法议论纷纷。如何界定“恶意”和“善意”?一张大报,有些恶意批评,也属平常,何必在意?何必专门安排人手,鬼鬼祟祟搞匿名“回应”?这与“网特”何异?
文中说,正是由于向嘉的“无知和独裁”,使得《南方周末》报老记者大规模出走,《南方周末》处境岌岌可危。知情者相信,随着他们的出走,饱受弹压,苦难深重的《南方周末》,将沦为一张普通的小报。一位辞职者说:“我们是雅典的公民,但现在是斯巴达人的臣民。”
近日,南方报业集团发表声明,称该文及跟帖中提到的16位资深记者辞职一事严重失实。对文中提到的16人离职原因和时间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声明中说,“在市场经济推进和报业改革深化的时代,人才流动与双向选择完全正常,《南方周末》的人才流动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依然会有,但所谓‘集体辞职’一事纯属捏造,同时把几年前失实的帖子故意不注明原帖时间再广为张贴,试图制造《南方周末》分崩离析的印象,这只能理解为恶意举动。”
声明还对《南方周末》新闻骨干人员的现状以及主编向嘉的所作所为作了辩护和澄清。
一些网上评论认为,《南方周末》本来是中国最敢讲真话的报纸,现在也已沦落成为官方的喉舌,还有人说,记者原本就是只能说假话的。
近一段时间以来,《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都传出记者编辑因不满新任主管人员在新闻理念和操作手法上远离民众、贴近官方的做法,认为报纸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从而使一些追求新闻理想的从业人员选择离开待遇丰厚、享有盛誉的大报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