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7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说。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于近日发布,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反思,并提出了医疗改革的新框架。
2003年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确定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
报告指出,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问题,其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报告还说,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此外,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期待变革。
报告课题组参与者石光、贡森分析认为,中国卫生系统染上了“美国病”。“美国病”有两个特征:一是效率低;二是公平性差。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资源浪费,资源没有用于成本效益好的项目或干预措施上。公平性差主要因为资源再分配不到位。对于中国的医疗体制来说,即卫生费用大幅攀升、医疗卫生服务非常不公平、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人们的健康指标停滞不前甚至恶化。
他们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在中国,由医院供方诱导需求成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供方过度服务主要表现为:大处方、抗生素滥用、大检查和手术滥用。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中,医改近几年来始终排名最前。老百姓抱怨的焦点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
据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
据了解,仅北京地区就存在不少农民看不起病的现象,很多人在得病后还存在“小病扛、大病挨,实在不行就往家里拖”的状况。农民们说,“现在医院的条件越来越好,收费也越来越高,一天的药费就是半年的庄稼钱。”许多地方的农村医保几乎空白,得了绝症只好在家等死。如今医院的条件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可似乎却离寻常百姓越来越远了。
“看病难”的矛盾在很大程度是目前中国医疗体制矛盾的暴露。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也就意味着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医疗体制的问题。
2003年年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确定了“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课题研究。课题组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
报告指出,当前的一些改革思路和做法,都存在很大问题,其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报告还说,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此外,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期待变革。
报告课题组参与者石光、贡森分析认为,中国卫生系统染上了“美国病”。“美国病”有两个特征:一是效率低;二是公平性差。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是资源浪费,资源没有用于成本效益好的项目或干预措施上。公平性差主要因为资源再分配不到位。对于中国的医疗体制来说,即卫生费用大幅攀升、医疗卫生服务非常不公平、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人们的健康指标停滞不前甚至恶化。
他们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在中国,由医院供方诱导需求成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供方过度服务主要表现为:大处方、抗生素滥用、大检查和手术滥用。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中,医改近几年来始终排名最前。老百姓抱怨的焦点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
据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
据了解,仅北京地区就存在不少农民看不起病的现象,很多人在得病后还存在“小病扛、大病挨,实在不行就往家里拖”的状况。农民们说,“现在医院的条件越来越好,收费也越来越高,一天的药费就是半年的庄稼钱。”许多地方的农村医保几乎空白,得了绝症只好在家等死。如今医院的条件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可似乎却离寻常百姓越来越远了。
“看病难”的矛盾在很大程度是目前中国医疗体制矛盾的暴露。要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也就意味着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医疗体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