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这是一次毁灭性的灾难” / 圆明园穿“ 防渗内衣”引争议
日期: 05年04月2期
    3月22日,张正春走进圆明园。这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专门从事生态学和中国古典园林研究的学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到处是白花花的塑料,简直惨不忍睹!”见到这情景时他感到痛心疾首。据说,这次大规模的铺设塑料的费用高达1.5亿元之多!近日,北京市环保局表示,该工程没有经过环保审批。
    张正春看到的景象,已经持续了几个月。到圆明园遗址公园参观的游客陆续见证了这项规模浩大的整治工程:几乎所有的湖水都被排干,湖底铺上了防渗塑料膜。施工人员对游客的解释是为了节约水。
    在已被平整过等待铺防渗膜的湖底,张正春看见一些芦苇的残根,凭借专业知识,他意识到:这是一次毁灭性的生态灾难和文物破坏。
    生态灾难是指这项工程将彻底改变圆明园固有的水系结构,把与地下水系相通的“活水”变成“死水”,导致水环境的急剧恶化,甚至产生大量甲烷类有毒气体,并连带破坏由水生微生物、动植物和岸上园林植物构成的相互依存的完整生态系统。
    文物破坏是指这样的举措将摧毁圆明园的美学景观,使“宛若天成”的古典园林神韵变成“假山假水”的匠人败笔,使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消退。
    民间环保组织“地球纵观”负责人、环境工程学博士李皓在得知消息后也去了一趟圆明园。经调查她了解到,他们是为了保持行船水位。她说,几年前北京市整治一些河道,在河底做了水泥防渗,目的就是为了行船。一些职能单位在游船业务中占有股份。
    据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圆明园的湖底是砂石质,加之目前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特别容易渗水,一年的补水花费就是几百万元,但就是这样,圆明园水面还是经常干涸,这两年干涸的最长时间竟长达7个月,此次全部水域防渗处理后,每年可减少渗漏损失150.79万立方米。
    处在一片争议声中的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1日下午5时停工。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朱红说,1日下午4时,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接到环保总局的通知,要求其补办《环境评估报告》。为此,圆明园管理处及其上级主管单位海淀区政府紧急召开会议,决定防渗工程停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于近期举行专家论证会。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7/1077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