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周长假制度实施7年来,在刺激游客人数和收入的同时却也弊端丛生,对旅游景点和社会运作形成新的压力,迫使决策当局不得不探讨是否取消黄金周,以其它休假方式取代。
据报道,北京14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就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进行检讨。出席者除了中国民俗学者,也邀请美法俄日韩马等多国专家与会。会议提出的建议将提呈给相关决策部门做重要参考。
中国自1999年起实施连续7天长假制度,每年3次,分别定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及春节期间。当时的总理朱?基希望藉此集中旅游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政策一推行就见成效,长假引发了全中国前所未见的假日休闲热。中国官方数字显示,1999年的第一个国庆节长假,出游人数7天内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第一年全年,中国旅游人数猛增一倍,超过7亿人次,旅游收入增4倍。之后每年都有双位数增长。7天长假从此就因其经济成果,而被形象地喻为“黄金周”。
然而黄金周实施7年后,各方问题却开始突显,使旅游景点和社会生活不胜负荷。新华网引述中国国家发改委研究室主任王晓广的话说:“ 黄金周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中国有关决策部门目前正在探讨取代黄金周的其它可行替代方案。黄金周是否取消,决策部门相信会在近日内有所决定。不过据有关部门预测,如果没有相应合理的替代性措施出台,直接取消黄金周会使消费额下降一个百分点。
拉动经济的同时弊端丛生 / 中国黄金周进退维谷
日期:
05年02月4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7/10138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