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中国经济保增长的压力不断加大。经济主管部门外紧内松的政策导向之下,新一轮“大干快上”潮在各地悄然却迅速地兴起。
中国上一次投资飞速增长是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的1998年,当年中国的领导层对经济增长提出了GDP保8%的要求。那一轮的投资潮为此后中国经济虚高、产能过剩埋下了伏笔。
而国家发改委官员9月表示:“外部环境的恶化程度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而国内经济下滑趋势已经露出苗头,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保持适当的投资增速。”这或许意味著,10年后,国家发改委和地方政府依然选择了刺激投资,作为保增长的主要手段。
“尽快上马一批(项目),完成一批,再后续一批”不约而同地成了中国地方各省提振经济的口号。湖北省发改委官员说,按湖北省的领导要求,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要“跳起来摘桃子”,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力争超额完成全年的投资任务。
事实上,各地投资明显加快的步伐和鼓励上马新开工项目的措施均在国家发改委监控之中。因为去年11月,国务院已经明确要求,全国所有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均需逐月上报国家发改委。安徽省发改委官员说,政策上的导向只能是一些暗示,国家发改委不可能一声令下,让大家大干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