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来特大安全事故频发导致多名官员倒台。官方媒体称赞高层掀起的问责风暴“顺民意、解民气”,但也有媒体担心被问责的官员不久又会换个岗位继续当官,呼吁中国尽快建立严格的官员引咎辞职制度,让问责风暴来得更猛烈一些。
9月以来发生的山西溃坝事件和三鹿毒奶粉事件已使山西省长孟学农、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民、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等4名部级官员辞职或被免职。部级高官因安全事故丢掉乌纱帽在中国还属少见,各路媒体纷纷发表文章为高官落马拍手叫好,折射出舆论对官员普遍存在厌恶情绪。
中央电视台近日播出的新闻1+1栏目对问责的效果表示担忧。栏目指出,有的人明明被免除了职位,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后,便想出各种理由,动用人脉,使自己很快官复原职,问责和追究变成了带薪休假。更有甚者,虽然在此处被免职,却又跑到别处或者别部门,摇身一变,当起了官。这使问责陷入一个迷局:到底行政问责的行使如何能够依据一个更加明确的程序,到底政府官员应该为自己的失误负起多大的责任,才能体现行政问责制的效果,仍然没有答案。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指出,公众既关心这次问责风暴能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更关心中国能否以这次风暴为契机,将问责制度制度化、透明化和普及化。
已经执政近60年的中共至今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官员问责制,成为官员腐败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也益发引起舆论的不满。尽管2001年4月中国颁布了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并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后,免去了卫生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长孟学农的职务,但后来发生的多起特大安全事故很少再追究高级官员、特别是“一把手”的责任,问责变成只处罚低级官员、保护高官和“一把手”的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