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关系缓缓“融冰”的过程中,中国官方7月7日低调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国际关系学者认为,这反映了中国重视改善与日本的关系,也是中国对日本首相安倍不公开前往参拜靖国神社的正面回应。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畔中国守军防区内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理由,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防守的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攻击。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抗击,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历史上称为卢沟桥事变。
7月7日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0周年,北京安排了九名亲身经历“七七事变”的原国民党老兵以及部分老兵家属集聚北京西南郊外的卢沟桥,参加纪念活动。
设在“七七事变”发生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了千人纪念大会。以《难忘七七.珍爱和平》为主题的史料展,也同时在抗战馆和位于中国东北渖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开幕。
在迎向“七七”纪念日的过去几天里,一些北京的小学安排学生到卢沟桥上点蜡烛,追思抗战中的死难者。也有至少数百名小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前往抗战馆参观。
另外,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美国电影《南京》,7月7日开始在国内公映。
不过,和过去中国政府对抗日战争重要历史纪念日的纪念规格相比,观察人士注意到近期的纪念活动,明显较过去低调。例如,国内主流媒体并不连篇累牍地刊登报道以营造纪念气势,卢沟桥的所属城市北京也没有全市规模的纪念活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受访时说:“几年前纪念南京大屠杀,南京全城敲钟,车船停驶,像国殇一样。”
王湘穗认为,当前中日关系正处在微妙时刻,中国的态度是“向前看”,希望日本自己反省历史,而不是由中国对日本耳提面命。从中国的立场看,低调的纪念是为了维持中日关系改善的势头,避免出现反覆。
给安倍适当减压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受访时则说:“日本7月29日即将举行参议院选举,安倍的支持率现在一直下滑,中国适当给他减一减压,表明你不做伤害中国人感情的事,中国是会回馈的。”
安倍近期深受内阁丑闻困扰,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已跌破28%。成功缓解与中国关系一向是安倍政治得分的要素。在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的一周后,当时支持率本处于44%的安倍,支持率火速反弹,最高的一份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升至55%。
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7月7日以一篇《必须正视历史》正面表达官方对中日历史问题的态度。
该文延续温家宝4月在日本国会演讲的主题,明确承认“日本政府和日本领导人多次在历史问题上表明态度,公开承认侵略,并对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反省和道歉。对此,我们给予积极评价”。
在上述短评的旁边,《人民日报》刊登一篇批评《日本防卫白皮书》炒作中国军事威胁的短新闻,又似乎在要求日本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态度和承诺。
谈到中日关系的潜在变化,刘江永认为,在7月的参议院选举前,预料安倍不会前往参拜靖国神社,但8月中旬以后中日又将进入多事之秋。到时,安倍是否会前往参拜,尚属未知。
刘江永不同意中国政府对“七七事变”的纪念过于低调的说法。
他说:“今年除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年底也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安倍如果再以某种形式到靖国神社去顶礼膜拜,中国还可以后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