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在近日发布《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透露最新调查数据时表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今年一定会出现下降趋势。这是中国几年来首次出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下降。
张力军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太湖蓝藻暴发既是天灾,也是人祸。当局已经决定太湖流域超标排放磷、氮的企业一律停产,今后所有排放磷、氮的污染企业也停止审批。
对于去年中国达不到政府提出的污染物减少排放的目标,张力军乐观地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今年就会出现拐点。”
他引述今年第一季度污染物排放的数据说,在高耗能企业和高耗能产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排放下降了0.3%,虽然污染水质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增加0.4%,但也会随著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下降。
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政府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口号,并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到2010年)的《纲要》确定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
根据《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在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7%,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9.3%的形势下,中国去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地表水属中度污染,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全国监测的55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占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