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现中国第三个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国卫生部网站5月16日晚通报,患者为一名18岁的北京女生,目前就读于美国纽约州某大学。
患者于5月11日13时50分乘坐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O89航班到达北京,在其母陪伴下回到家中,一直没有外出和会友。5月13日12时,她自觉不适,全身乏力,自测体温低热,于5月14日到北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5月15日凌晨2时,转入地坛医院。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疑阳性,H3亚型流感病毒阳性。目前,患者体温正常,病情稳定。北京市卫生部已将该病例的有关情况通报世界卫生组织、港澳台和一些国家。
此前,中国卫生部5月15日发布通报说,中国内地两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情况良好,体温正常,截至15日上午,中国没有新的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报告。
由于两例流感病例都由在北美的中国留学生带回,一些网民指责这两名留学生不负责任,呼吁海外回国人员加强自我监控,不要心怀侥幸,给国家和家人带来麻烦。
随著美国大学暑假即将来临,中国可能迎来留学生回国的高峰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倡议留学生推迟回国,回国前可在家“宅(待在家中)”几天确认自己没染病后再行动,回国途中所乘搭的交通工具保留票据以方便追踪。《广州日报》报道,这项倡议得到不少在美留学生的认同。有的留学生建议乾脆暂时不要回国,等疫情高峰过了再说;有的则认为不应仅局限于留学生人群,而应该是所有归国的人都应自律。
但也有人认为,与美国相比,中国应对甲型H1N1流感显得有些过于紧张。5月12日从美国回到上海的华盛顿大学学生于箭指出,他在上海入关多花了两个小时,经过两层检验关卡,明显感到中国这边很紧张。于箭说:“美国那边不太紧张啊,好像没把这个当作一件大事一样。”
同时,北美流感疫情扩散使一些打算到美国、加拿大旅游的中国公民近日纷纷退团,大部分旅行社今年6月底前赴北美的团队基本上都已取消。中央电视台15日报道,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美出境游线路只有少量团队能照常出团。由于国家旅游局还没有明文要求暂停美国游,仍有不少旅行社采取“被动出团”方式,即不宣传美国游路线,也不主动推荐游客此时赴美旅行,如果有客人强烈要求出游且能成团,则低调出发。除北美线路以外,欧洲、东南亚、日韩等线路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境游人数跟同期相比下降4成左右。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小长假旅游也受到不小影响。除香港、东南亚海岛等短线有些游客报名外,长线游客大多都延期或取消行程。
另据中国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长陈竺14日下午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陈冯富珍通电话。双方围绕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这次疫情的特点和发展、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制和储备等交换了看法。
陈竺说,在出现确诊病例后,中国全力救治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及时通报和发布有关信息;在继续坚持边境口岸的严格检疫的同时,加强了人群流感监测工作并启动了网络直报。他说,中国将在近期为亚细安(ASEAN)国家举办甲型H1N1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并希望与世卫组织在适当的时候联合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
陈冯富珍则赞扬中国政府防控措施积极有力。她强调这将是一场长期持久的战役,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是要准备应对秋冬季的第2波流感传播。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控制所所长王全意14日说,甲型H1N1流感并不可怕,流感的治疗周期在7天左右,如果期间没有出现并发症,患者便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