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2时,胡锦涛等领导人乘坐的阅兵舰到达指定海域。所有受阅舰艇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观摩舰也已经抵达预定海域抛锚,远方等待检阅的外国舰艇隐约可见。天气开始好转,海上能见度达到4海里左右。海上阅兵拉开大幕。这是中国人民海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舰艇同时接受检阅。包括中国海军核潜艇在内的一系列战略舰艇亮相阅兵式,让国外媒体惊呼不已。“中国展示了海军现代化的发展”这样的形容纷纷见诸于外媒的报道中。
随著中国“长征”核潜艇和其它战略舰艇的亮相,23日的中国海军阅兵推向高潮,外媒眼中“中国作为海军大国的‘初次亮相’”也随之到来,不少媒体都称“中国对外展示了自己的海军实力”。英国天空电视台说,两艘深色船体的中国攻击型核潜艇在薄雾中浮出水面,这是在此次阅兵式中展示的“复活的中国海军最强有力的武器”,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海上实力”。英国路透社称,中国海军在阅兵仪式上首次公开展示中国的两艘核动力潜艇长征6号、长征3号,显示了中国海军走出中国周边海域,从“浅蓝色”迈向“深蓝色”的决心。
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这一阅兵将让世界观察到中国海军的发展情况。报道援引现场的英国皇家海军上尉的话说:“我对所见所闻印象深刻,在某些方面,我们有点儿‘妒忌’中国海军的能力。”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则援引美国侨报的文章称,此次海上阅兵式意味著中国重返“海权时代”。文章认为,此次阅兵式“中国革命性地突破了以往近海防御的思路”,决心在打造硬实力的基础上,释放与其贸易大国地位符合的重返海权时代的信号。
不过,也有一些国外媒体认为中国发出了“令人不安的信号”,媒体尤其认为美国对中国海军的担忧可能有所加深。天空电视台说,北太平洋海域向来置于传统的美国“保护伞”之下,而中国海军实力的增加似乎成为了该区域潜在的挑战者。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罗海德上将在参加此次阅兵式时就称:“如果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意图不太清楚的话,我必须得说这将引发地区海军的担忧。”英国广播公司则认为,尽管中美海军先前产生了一些外交摩擦,但这并不能阻碍中美两军军事关系的渐进,两艘美军舰艇就出现在了青岛阅兵式中。
外媒也普遍报道了胡锦涛主席在出席阅兵活动时的讲话。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3日上午在青岛会见了应邀前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的巴西等29国海军代表团团长。
胡锦涛说,这次多国海军活动以“和谐海洋”为主题。推动建设和谐海洋,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共同追求。加强各国海军之间的交流,开展国际海上安全合作,对建设和谐海洋具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秉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一贯的以和为贵的和平理念、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这条发展道路决定了中国必然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胡锦涛强调,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永远不称霸,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外国海军代表团代表、巴西海军司令莫拉上将对胡锦涛的会见表示感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表示祝贺,对中国政府和军队为建设和谐海洋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示赞赏。
对此,法新社援引香港浸会大学教授Jean-PierreCabestan的话说:“作为一个拥有综合国力的大国,中国藉此表明自己将继续遵循‘国际博弈规则’。但与此同时,中国也显示了自己已经站在了大国的竞技场上。”对于中国海军的实力,外媒也给出了客观评价。法新社引用Cabestan教授的话说:“中国海军仍旧落后于一些国家。论技术实力,他们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不过论吨位,中国海军已经成为了亚洲第一。”英国路透社则援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时殷弘的话说:“中国的确需要一支更强大的海军投放自己的力量。即使我们不能超过美国,但一支更为强大的海军可以抵消美国的影响力,保护中国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