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过去了,年轻的中国股市又长了一岁。2003年的中国股市是曲折的一年,从总体上看,2003年股市基本上属于熊市年。自从2001年因为国有股减持而引发股市大调整以来,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2003年的股市与曾经热热闹闹的年份相比是清淡、平静的一年,上证指数虽然曾经反弹到1640点,但是以后再也无力上攻,1640点成为2003年的最高点位。在2003年11月之前,上证指数多次探底,曾经一度跌破1311点的前期最低点,创下1307点这14年来的新低,一直到2003年11月下旬开始,才出现了久违了的持续反弹行情,使上证指数站到了1400点的上方。上证B股指数更是凄惨,一度跌破100点整数关,以后虽然有所恢复,但也只能维持在110点左右,缺乏上攻的动能。尽管2003年的中国股市是不足挂齿的一年,但是如果平心静气地回顾一下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还是很值得回味的,其中有些事情可能对今后的市场发展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2003年中,最大的背离是宏观经济形势与股市走势力的背离。200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5%左右,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1万亿人民币,按照股市是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说法,股市应该呈现繁荣景象。然而,国内经济热火朝天的状况在2003年的股市中并没有得到反映,反而因为股市的下跌使投资者十有八九被套牢,几千亿的市值被蒸发,社会财富大幅度缩水。有人总结2003年股市有三大背离:1、 持续增长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持续低迷的股市之间的背离;2、恢复性增长的上市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的背离;3、国际股市强劲回升与国内股市迟迟难以复苏的背离。显然,第一个背离是最大的背离,有人说这是过去股市畸形上涨所带来的恶果,也有人说这是股市深刻调整比如伴随的现象,但谁也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在2003年中,最获得认同的理念是价值投资的理念。纵观全年股市,绩优大盘蓝筹股成为主流资金追捧的对象,这一现象一直贯彻全年行情的始终,它说明价值投资的理念开始主导中国的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兴起有其必然性,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大机构、大基金为了防范风险,必须注重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只有经得起国际比较和国内比较的蓝筹股才具备投资价值,呼唤了好多年的蓝筹股概念终于得到国内投资者的重视。价值投资理念主导市场是中国股市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证券市场理性化的重要表现,它对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2003年中,最积极的投资者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GFII)。自从5月26日瑞士银行和野村证券公司获准成为首批QFII以后,众多的GFII鱼贯而入,不到半年获得投资额度的QFII已达12家,获得批准的投资额度高达17亿美元。这些进入中国股市的GFII都是国际金融市场的著名金融机构,除上面提到的瑞士银行和野村证券公司以外,还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德意志银行、荷兰商业银行等。QFII如此积极进入中国股市,是因为他们看到中国股市在经过了长期的调整以后,风险已经得到释放,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也已经降得很低,有不少股票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投资价值。
在2003年中,最牛的股票是大盘国企股。以前国内投资者炒股一般都喜欢小盘股,因为小盘股市值低,容易炒作。但是回顾2003年的中国股市可以看到,不少大盘国企股的涨幅惊人,其中的扬子石化从年初的4.68元上涨到目前的10.28元,涨幅达到118.72%。11月28日超级航母长江电力登陆市场,以长江电力新上市为契机,中国市化、中国联通等大盘股奋力发威上涨,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后市反弹的空间。国企大盘股的走牛,表明了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地位得到了提升,说明它们已经有能力来运作巨无霸的股票品种,同时也反映了市场中投资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2003年中,最辛苦的投资者是散户投资者。将近3年的熊市已经一点一点磨掉了很多散户投资者雄心和锐气,也有很多的散户投资者因为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压力和煎熬而被迫忍痛清仓离市,绝大多数的散户投资者在账面上是亏损的。中国的股民都是勤奋的,不少人跟在股评师后面到处听课,或者到处打听消息,或者自学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尽管做散户很累,但是仍然有不少投资者相信明天是美好的,还在苦苦地等待着。
2003年的年末准确地说是11月20日以来,中国股市开始反复走强,大盘股和科技股同时强劲上扬,这似乎可以让人有理由相信,在经历长达数年的之久的漫漫熊市考验之后,中国股市即将看到黎明的曙光。中国的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股市低迷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正在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但可以相信在一些影响中国股市发展的障碍被克服以后,2004年有望迎来股市的春天。
在2003年中,最大的背离是宏观经济形势与股市走势力的背离。200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5%左右,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1万亿人民币,按照股市是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说法,股市应该呈现繁荣景象。然而,国内经济热火朝天的状况在2003年的股市中并没有得到反映,反而因为股市的下跌使投资者十有八九被套牢,几千亿的市值被蒸发,社会财富大幅度缩水。有人总结2003年股市有三大背离:1、 持续增长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持续低迷的股市之间的背离;2、恢复性增长的上市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的背离;3、国际股市强劲回升与国内股市迟迟难以复苏的背离。显然,第一个背离是最大的背离,有人说这是过去股市畸形上涨所带来的恶果,也有人说这是股市深刻调整比如伴随的现象,但谁也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在2003年中,最获得认同的理念是价值投资的理念。纵观全年股市,绩优大盘蓝筹股成为主流资金追捧的对象,这一现象一直贯彻全年行情的始终,它说明价值投资的理念开始主导中国的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兴起有其必然性,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大机构、大基金为了防范风险,必须注重投资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只有经得起国际比较和国内比较的蓝筹股才具备投资价值,呼唤了好多年的蓝筹股概念终于得到国内投资者的重视。价值投资理念主导市场是中国股市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证券市场理性化的重要表现,它对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2003年中,最积极的投资者是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GFII)。自从5月26日瑞士银行和野村证券公司获准成为首批QFII以后,众多的GFII鱼贯而入,不到半年获得投资额度的QFII已达12家,获得批准的投资额度高达17亿美元。这些进入中国股市的GFII都是国际金融市场的著名金融机构,除上面提到的瑞士银行和野村证券公司以外,还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德意志银行、荷兰商业银行等。QFII如此积极进入中国股市,是因为他们看到中国股市在经过了长期的调整以后,风险已经得到释放,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也已经降得很低,有不少股票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投资价值。
在2003年中,最牛的股票是大盘国企股。以前国内投资者炒股一般都喜欢小盘股,因为小盘股市值低,容易炒作。但是回顾2003年的中国股市可以看到,不少大盘国企股的涨幅惊人,其中的扬子石化从年初的4.68元上涨到目前的10.28元,涨幅达到118.72%。11月28日超级航母长江电力登陆市场,以长江电力新上市为契机,中国市化、中国联通等大盘股奋力发威上涨,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后市反弹的空间。国企大盘股的走牛,表明了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地位得到了提升,说明它们已经有能力来运作巨无霸的股票品种,同时也反映了市场中投资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2003年中,最辛苦的投资者是散户投资者。将近3年的熊市已经一点一点磨掉了很多散户投资者雄心和锐气,也有很多的散户投资者因为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压力和煎熬而被迫忍痛清仓离市,绝大多数的散户投资者在账面上是亏损的。中国的股民都是勤奋的,不少人跟在股评师后面到处听课,或者到处打听消息,或者自学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尽管做散户很累,但是仍然有不少投资者相信明天是美好的,还在苦苦地等待着。
2003年的年末准确地说是11月20日以来,中国股市开始反复走强,大盘股和科技股同时强劲上扬,这似乎可以让人有理由相信,在经历长达数年的之久的漫漫熊市考验之后,中国股市即将看到黎明的曙光。中国的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股市低迷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正在提出要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但可以相信在一些影响中国股市发展的障碍被克服以后,2004年有望迎来股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