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亿元人民币资金仍被大股东等占用,中国掀起上市公司清欠风暴。
据报道,“截至2006年底,未能解决资金被违规占用的上市公司还有17家,涉及占用额仍达92亿元!其中,三九医药占用额达37亿元,占未清欠额的40%。”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近日向媒体透露,证监会已对这17家公司立案稽查,并将对涉嫌犯罪人员采取司法行动。
上了证监会黑名单的这17家上市公司中,属央企控股的公司有2家,另有3家为国有控股公司,其馀为民企。
在这17家公司中,目前已有10家公司的责任人被移送至司法机关。证监会透露的数字是9家,但经媒体了解,*ST新太的邓龙龙,早已于2005年被刑拘。*ST新太董事秘书办事处的一位负责人说,“大股东和关联方占用的3亿7000多万元公司资金,到底怎么还,现在还没有著落”。
据沪深交易所近日发布的第八号清欠公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共有380家上市公司完成了清欠工作,清欠总额336亿元;此外,还有19家上市公司已完成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以资(产)抵债、以股抵债议案的程序,预计将在近期完成清欠工作,涉及占用额合计54亿元。
已完成和处于清欠程序中的公司共计399家,涉及占用总额390亿元,清欠取得相当成效。但是,仍有高达92亿上市公司资金被这17家公司占用,而且这17家公司均是在2006年底还款渺茫的上市公司。
有分析人士担忧地说,在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清欠的公司中,如果采用做账让劣质资产、非主业资产甚至有瑕疵资产高价进入上市公司,为清欠而清欠,更是后患无穷。而且,目前以资抵债者绝不在少数,如何把好关,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股东及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在中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遍察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财产能被某些股东不明不白地拿走,简直就是笑话!但是,这一问题在中国却是顽疾!
业内人士分析,清欠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其实绝不仅仅是个欠债还钱的事,实际上是资本市场正本清源、树立诚信守法的意识的过程。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既有公司法人的责任,但更是大股东、控股股东及公司高管未尽诚实义务的个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