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富豪李嘉诚日前表示,将会捐出最少1/3身家给李嘉诚基金会作慈善用途;当他脑筋不如今天灵活需要退休时,将会全时间打理基金会的业务。香港富豪乐善好施的为数不少,但像李嘉诚这样,把企业营运模式和个人管理心力,投放在慈善事业之上,却相当罕见。
美国两位富豪盖茨和巴菲特,不久前宣布将大部分身家捐出,异常慷慨,但这样大手笔的富豪毕竟凤毛麟角。如果与盖茨和巴菲特相比,李嘉诚捐赠1/3家财的承诺,并无惊人之处,但如果以现代中国富豪的普遍行事准则来比较,李嘉诚的举措,便起著重要的示范作用。我们希望有更多华人富豪像李嘉诚那样,预先将相当比例的家财捐出,成立长期运作的基金会,使其开展的慈善事业得以永续发展,不会昙花一现。
李嘉诚为华人富翁解决二代继承问题,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做法。他一方面悉心栽培两个儿子,长子泽钜会接管他的上市公司王国,次子泽楷会接手他在海外的私人投资;另一方面,他成立李嘉诚基金会,并称它为第三个儿子,不断向它灌输资源,让它以企业的形式运作,拥有专业的队伍,基金无须动用本金,单靠投资收入,也可以在它选定的领域,不断开拓新项目,日益壮大。
今天,洛克菲勒、卡耐基或福特的后人是谁,是否长袖善舞,已经无人理会,但世人仍熟悉和仰慕这几个名字,因为这些一代富豪成立的基金会,在创办人辞世后多年仍然不断造福社会,或支持教育、医疗、福利等服务发展,或推动社会公义、种族平等、国际交往及学术研究,产生了远超创办人估计的跨时代影响,这是一笔捐赠所无法比拟的。
李嘉诚如今大约用2/3时间打理上市王国和私人投资,1/3时间花在基金会;将来精力减退,生意交给儿子打理后,他宁愿所有时间都用到基金会,而非安安静静地享受晚年的悠闲。到底安享晚年较好,还是永不言休更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取向,李嘉诚的基金会模式,为永不言倦的富豪展示了如何在放下营商担子后,仍能过著勤奋充实的日子,利己利人,一矢三雕,值得藉鉴。
对于有多个世界超级富豪将自己大部分身家捐出作慈善用途,李嘉诚说,“如果学巴菲特或盖茨的话,就要卖掉长和和赫斯基,现在我有基金会都是做慈善工作。”
李嘉诚强调,“基金会是100%做慈善,帮助有需要的人,只是一直不喜欢将基金会用慈善两个字。”李氏指出,基金会也定明无论家族成员或是董事,都不能从基金会拿取一分一毫,基金会是百分之百做捐献的。
对于每年传媒必问的公司交棒问题,李嘉诚回应说:“我也想,但对公司来讲,我的薪水最平,对公司好。”“若将来退休亦会全心全意做旗下基金会的工作,希望将基金会做好。”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孔子在论语里教勉学生的说话,也是香港一代富豪李嘉诚的座右铭。李嘉诚曾多次在公开场合中强调,金钱不是衡量财富的准则,更不能决定生命的价值。李嘉诚坚持“取诸社会,还诸社会”,设立了被他称为“第三个儿子”的“李嘉诚基金会”,精心呵护其发展壮大,以实现自己“奉献家国桑梓”的夙愿。
李嘉诚是香港的传奇,白手起家而至富可敌国,成为了中国人商海扬帆的成功典范,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亲手创立的“李嘉诚基金会”,在过去20多年来,已捐出及承诺捐出之款项约77亿元,其中64%用于内地的助教兴学、医疗扶贫和文化体育事业。
然而对于李嘉诚来说,金钱并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因素。他常常说的一句话是,“富贵”这两个字必须分开而看,“富”者不一定“贵”,真正值得珍贵的,还在于你为社会做了什么,在于所做之事能否令世人得益:“只有你做些让世人得益的事,这才是真财富,任何人都拿不走。”
因此,他眼中真正的“富贵”,是必须懂得用金钱去回馈社会,如不能做到这样,即使拥有了金钱,也只不过是“富而不贵”。他并说:“如果再有一生的话,我还是走这条路”。
李嘉诚退休管基金“一矢三雕”
日期:
06年08月4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5/19449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