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让中国软件走向世界 / 在日留学人员中关村创业精英报道(二)
日期: 05年11月2期

   李晨,1966年出生于北京。1984年职业高中毕业后入北京海关工作,1988年自费留学于日本武藏大学电器电子工学和自动控制专业,1994年于该校研究生毕业并就职于日本先锋公司,1995年任日本先锋公司上海工厂副总经理,1997年创建日本ANS软件公司。2002年在中关村软件园创建北京昂思高科技公司,
   2003年与其它5名旅日人员共同创建新型经营模式的软件企业东联华兴公司,任董事长至今。
   1994年,经过6年的学习,李晨获得了武藏大学电器电子工学和自动控制专业的研究生学历,并被留聘于日本先锋公司。先锋公司是一家从事高科技音响的著名企业。次年,年仅29岁的他便被先锋公司派往中国,担任投资近1000万美金的上海工厂副总经理。在这期间,他统筹了整个厂房的组建、设备安装、人员招聘、生产线管理等全过程,使他在所学的专业知识外,增添了难得的管理经验。到1997年,在日本正式打了3年工的李晨提出辞职,创建了日本ANS(软件)公司,任董事长。
   2000年起,日本IT业转衰,大量软件工程纷纷向海外转移,一大批中小软件企业濒临严重生存危机,而外国人开办的小公司更是雪上加霜,据统计,到2002年,东京周边的华人IT企业只剩下不足500家。正是在这种严酷的现实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IT业应有的发展,也为了不使华人的IT企业在寒潮中一任落花流水,李晨毅然决定回国。他跑过了国内众多创业园,经过价格、环境和服务等综合比较后,最终选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当他开始进驻中关村科技园时,来自政府的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的服务,让他非常满意:对他的资质审核只用了3分钟,然后在3天内,支持他创业的10万元无偿扶助资金已经到位。
   2002年,在IT业内,以互助组形式萌生的东联软件开发基地在中关村形成。这种互助形式本是一个在农业生产中都早已司空见惯的举措,但是,在高速发展的IT业中,这却是一个史无前列的创举。东联软件开发基地正是东联华兴软件公司的前身。2003年11月,6家公司共注册500万元资金,专门承包日本软件工程的东联华兴软件公司在中关村正式成立。作为公司中最大的股东,李晨任董事长。
   日本企业是东联华兴唯一的客户资源。据国家对外贸易合作部的统计,目前国内软件企业对日本的出口总额占整个软件出口总额的44.92%,在中国软件出口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日本人希望中国的软件企业做大,这样便可把大量的软件活计输送给中国,从而大大减少在日的软件人员,更大地降低软件成本。但同样,正是日本人的精明,决定了他们对东联华兴这一新的经营模式,不能不持观望态度。东联华兴经营模式的优越性在于整合实力,优势互补。但每一个客户的需求都是多方面的,任何一家小公司都无法满足其全部。东联华兴正是集众家之长,走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道路。  

   在新兴的IT产业中,一企多治是一个新鲜事物,没有任何失败或成功的教训或经验可供借鉴。东联华兴在创新这一体制的同时,也就是在用自己公司的经营实践,留下成功,留下创伤,留下了一道道有待重新探讨和整合的课题。但是回顾一年多克服重重阻力的探索远航,东联华兴从原来的十几家客户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家,从原来所有从事的两三个产业领域的业务,拓延到包括金融等领域在内的七八个领域——对IT企业而言,每一个产业领域内的市场商机都是无限大,无限的风光就在前面。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5/1444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