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 运
上一周的中国股市再次呈现探底走势,并且再次接近6年来的新低1162点。上证指数周一(4月18日)以1212点开盘,周四(4月21日)下跌至1163点,离6年新低1162点仅一步之遥,周五(4月22日)报收于1169点,较前一周的收盘指数1216点下跌了47点,跌幅达到3.93%。在5个交易日里,每天都有几十个股票跌停,并且有更多的股票在不断刷新历史最低的纪录,说明市场处于某种程度的恐慌情绪之中。
在3月份,市场也出现过反弹以后快速走低的行情。当时两会结束以后,一些投资者认为管理层迅速出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预期将要落空,导致市场全线疲软,直至3月31日上证指数下跌至1162点,创出6年来的新低才作罢。此后上证指数好不容易从1162点的低点走出来,在1250点处遇到阻力,结果再一次出现恐慌性的下跌,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首先,这一次的恐慌性下跌是在利多政策出台后形成的,在做空动力上具有更加主动的一面。4月12日证监会负责人发表了谈话,第一次明确表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试点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结果立即引起市场的积极反应,上证指数大涨3%左右。可是目前的市场心态非常浮噪,很多短线资金都没有耐心等待具体的政策出台,在证监会表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条件已经成熟,但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原则与政策框架的情况下,它们就自然更倾向于从“利多出尽是利空”的角度来看待后市,所以大盘只能重新掉头向下。这一次的下跌对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大,因为它会给人留下政策利多也不过如此的印象。其次,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扩容步伐明显加快。周一(4月18日)和周三(4月20日)发审会两次开会审议再融资事宜,发审工作明显提速。虽然从今年以来再融资的审查通过情况来看,12家公司中仅有7家获得通过,通过率只有58%。但是获得通过的融资方案的金额都比较巨大,将宝钢和浦发银行等获得通过的再融资项目加起来已经接近200亿元人民币。再融资只是扩容的一部分,市场对首发的扩容压力有更强烈的预期。在巨大的扩容压力面前,场外资金只有选择等待参与新股申购来博取无风险收益,部分场内资金也参与进去,这就使疲弱的市场失血更加严重。第三,现在的时间已经到了4月下旬,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已经接近尾声,按照惯例目前将是绩差年报集中亮相的时间段,无形中又增强了做空的动能。第四,周三(4月20日)国家统计巨公布了今年首季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过热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一季度的GDP实现了31355亿元,同比增长9.5%,明显高于政府全年的调控目标。另外,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加息的预期仍然挥之不去。从总体上来看,中国股市仍然处于弱势局面,但是继续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上证指数在1130点至1140点一线应该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