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已开始对金融机构向外资出售不良资产的活动进行调查,评论人士指出,中国国有银行向外资金融机构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出售大批银行坏帐,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此之前,美国摩根斯坦利和花旗银行都投入巨资购买中国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形成一股新的“淘金热”。
中国主管国营大中型企业资产运营情况的国有资产管理局正式启动对中国金融机构向外资出售银行不良资产的调查。业内人士指出,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把银行坏帐低价向外资批发,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所谓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来自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1999年,中国成立了华融、信达、东方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收购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贷款,并加以处理,回收现金。据中国官方统计,到2003年底,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总计达到15867亿人民币,而国际金融机构对中国银行坏帐的估计远远高于这一数字。
2001年,摩根斯坦利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购得108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由此拉开了外资机构到中国展开收购银行不良资产的“寻宝”之旅。据新华社报导,当时摩根斯坦利的收购价还不到账面价格的百分之八。本月初,美国花旗银行投资109亿美元收购信达资产公司旗下一家香港金融机构的16.4%的股份,并计划与这家金融机构建立合资企业,进一步收购中国的银行坏帐。
除了价钱之外,不良贷款的升值潜力也是外国投资商投入巨资的一个原因。美国新泽西州的新兴市场研究所执行主席瓦尔.西莫尼斯认为,不良贷款也许会被人称为垃圾,但是垃圾里面也可能有黄金。他说,“别忘了中国当前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目前可能是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发展潜力巨大。国有银行坏帐大部份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按照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力度来衡量,一些目前陷于困境的国有企业有机会起死回生。所以,如果中国低价处理这些不良贷款,它们的实际含金量将远远高于目前的收购价,具有丰厚的获利机会。”
据中国业内人士表示,从今年开始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不少投资公司,试图介入不良资产的处置领域,但大都竞争不过外国公司,其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只有美林、花旗、高盛这样的国际投资银行才能接得住这样大的盘,民间机构无法与之匹敌。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官员说,目前调查整顿的目的是纠正国有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偏差,确保这一工作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日本的不良债权处理进入关键期 / ◆ 马玉安
日期:
04年12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8981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