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海啸和美股连续暴跌的冲击下,“9.19”三大政策救市成果被吞噬大半,一半以上股票已跌破了“9.18”底部。“9.19”救市成果能够捍卫吗?
关键一:从紧的经济政策明显松动。几个月前大概很少会有人想到,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会从防“过热”和“通胀”这么快就变成防“衰退”和“通缩”。眼下中国人最关注的是,综合国力大增、外储雄厚、实体经济持续高增长、金融体系相对安全完好的中国,能否像10年前那样顶住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10年经济大发展,再一次化解全球金融危机、抓住中国加快崛起的机遇?
应将从紧货币政策尽快转变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连续降息、降准备金率、降税、增值税转型、增加贷款规模等举措确保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通过振兴股市来带动国内消费,以抵消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冲击;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的改革,切实提高农民的利益、促进城镇化发展,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只有经济和货币政策调整了,股市才有希望。
关键二:救市政策应“一救到底”、触动大小非问题。目前整个市场都在密切关注“9.19”救市的成败。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连暴跌70%后都救不起来,只能让人认为中国经济和金融也真的出现问题了,一旦信心丧失,后果十分可怕。股市从6124点跌到1802点,财富遭灾难性损失的是十多年来用真金白银为大型国企扭亏为盈、做大做强,为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消除不良资产、跻身世界顶级银行之林作出贡献的股市投资者。若听任股市跌下去,会让投资者彻底丧失信心。10个月市值蒸发22万亿,大小非占70%以上,损失最大的是国家利益。1.3亿股东账户涉及2亿多人口的切身利益,他们的财富普遍缩水70%—80%,直接降低消费能力,杀伤力很大。
过去两年市场扩容15倍,廉价大小非蜂拥般地到二级市场套利,对中国股市供求关系、市场秩序、估值体系、信心的打击和造成的损失比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对美股的打击和造成的损失还要大。因此,救市必须紧紧抓住供求关系,一方面是“注资”,如发行央行中期票据,支持国企大面积增持或回购股票,汇金公司加大力度购买三大银行股票,试点推行融资政策(融券押后),减免红利税,以吸引中长线投资者,设立平准基金入市,维护市场的稳定。另一方面是“节供”,如宣布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停止新股扩容,停止大小非减持,著手改革新股发行定价机制,通过制度改革化解限售股解禁的抛压。若不尽早对大小非问题加以纠正,“9.19”救市可能会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