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谁还在坚守价值投资
日期: 08年09月3期

  编者按:还记得价值投资吗?那个风靡的口头禅,那个牛市里众人狂欢的精神寄托。价值投资的火花一直闪烁在中国股市的牛熊起伏中,然而中国的牛市总是迅猛而疯狂,股票的价值迅速被透支。面对股市的残酷现实,高举价值投资大旗的基金、保险资金、QFII等机构也摆脱不了亏损的命运,死了都不卖的普通散户投资不断缩水,许多投资者开始质疑曾在牛市中被不断渲染的价值投资理论。

  1994年7月29日,上海石化(600688)股价已由头一年上市时的5.47元跌至1.2元,随后开始绝地反击,数月后反弹至3.5元,与上海石化同样境遇的还有马钢股份(600808)。这一轮低价大盘股行情被业内一些人士认为是中国股市价值投资的初步实践。

  价值投资时代的真正到来被认为是1996年。当时,四川长虹(600839)、深发展A和青岛海尔(600690)由于其良好的业绩、雄厚的资本和庞大的市场规模,受到市场的一致追捧。四川长虹由年初的8元爆炒到年中的28.24元,一时间,沪长虹、深发展成为市场价值的标杆。

  然而从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的熊市中,这些价值旗帜的跌幅都超过了60%,让投资者深度套牢,市场开始质疑价值投资。2000年,对网络概念股的投机暴富更是让中国投资者放弃了价值投资。

  2003年,QFII带著价值投资理念进入中国市场。然而当时中国股市正处在漫漫的熊市之中,重燃价值投资理念不能成为中国股民解套的最佳方案。

  2006年底,泛滥的流动性涌入低估的中国股市,价值投资成为牛市发动机,甚至在2007年5.30暴跌后,各路资金仍狂买银行等大蓝筹把沪指推上了6000多点的最高峰。然而泡沫最终破灭,价值投资也成为深套者的自嘲词。

  坚持价值投资:

  机构投资者难逃浩劫

  基金巨亏万亿 价值投资遭质疑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59家基金公司的361只基金2008年度半年报1日披露完毕。天相统计数据显示,这些基金上半年亏损高达10821.87亿元。

  9月股市开门三连阴,这彷佛三记闷棍重重打在小散心里,一向标榜价值投资的基金公司在2200点的时候减仓重仓股,从抱团取暖联手杀跌。一些基民不禁感慨,失去了对价值的判断,基金和散户差不多。重仓股接连大跌,在跌幅榜前50位个股中,基金重仓股占了大半壁江山。基金公司共同宠爱的贵州茅台创出125.69元的调整新低。一向标榜价值投资的基金公司为什么会在股市如此飘摇的时候联手砸盘出逃?

  保险资金千亿大逃亡

  在股市的不断暴跌中,哪些资金在上演疯狂大逃亡?其中可以肯定的一个答案是保险资金。保监会在二季度新闻发布会显示,截至上半年末,保险资金投资股票(股权)的投资额为2905.4亿元,较去年年底大幅度减少了1810.23亿元。

  长线被摧毁 QFII开玩波段

  在国内投资者眼中,QFII投资者一向以长期价值投资者著称。然而,追寻今年QFII的操作纪录却可发现,QFII在近期的调整市道也成为短线军团,在股市波动时追涨杀跌。今年4月以来,QFII抄底A股、做空A股的声音在市场上此起彼伏。当上证指数8月跌破2700点以后,QFII长期持股信心也受到了影响。在未来走势不明朗的状况下,一向以长线投资著称的QFII,也炒起了波段。

  坚持价值投资:

  中国昔日巴菲特们今何在

  私募教父赵丹阳清盘

  赵丹阳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得工程学学位,1996年便进入证券行业,憨厚的外表让人一看就有信任感。他是国内最为推崇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投资人之一,也是真正身体力行者之一。买入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这就是赵丹阳的投资原则。在低迷、阴冷的市场里,我可以从容不迫地享受买入的快乐。他说,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赵丹阳另一个投资原则是活下来永远是第一位。

  然而今年年初有中国私募教父之称的赵丹阳最终选择了清盘离场。这位阳光私募里程碑式人物坦言,目前在A股已找不到既安全又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了。

  民间股神林园亏损惨重

  股市传奇人物在这轮前所未有的熊市中也没能逃脱厄运。在这轮前所未有的熊市中,林园也遭遇了资产的大幅缩水。林园公布的重仓股票中,贵州茅台从年初最高230元跌到了128元、招商银行从46元跌到了22元、黄山旅游从33元跌到了最低12.98元。

  坚持价值投资:

  股民死了都不卖 损失惨重

  70万股民逾九成亏损

  经济半小时栏目70万股民大调查显示,从2007年1月1日起至2008年6月,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中亏损者的比例达到了92.51%,盈利的投资者仅有4.34%,勉强保本的投资者为3.15%;如此大范围的亏损,即便在过去漫长的熊市中,也极为罕见,事实表明,过去一年A股市场不仅没能有效增加国民的财产性收入,反而在不断地吞噬国民的个人财产。

  市场人气已经极度低迷,大量上市新股跌破发行价说明我们的市场正在慢慢丧失融资功能。超过90%的投资者都在亏损,亏损的投资者中有59.98%的人目前亏损占其金融财产的50%以上,有14.50%的人亏损占其金融资产的40%。

  从死了都不卖到只要不亏

  一年前,一首《死了都不卖》的歌风靡全国,死了都不卖,不给我翻倍不痛快……然而,从《死了都不卖》到《只要不亏》,无数投资者的资产灰飞烟灭,也有无数人从中尝到了市场的酸甜苦辣。

  坚持价值投资:

  市盈率指标渐渐失去意义

  逼近2000市盈率已低于千点

  2008年9月11日,在金融等权重股领跌之下,上证指数刺穿2100点,收盘大跌3.3%至2078.98点。截至收盘,沪深两市总市值为13.5万亿元,流通市值为4.66万亿元,从本轮调整来总市值已蒸发了20万亿元。已超过七成个股跌幅已超过60%;其中154只个股跌幅超过80%;两市平均股价已不足7元。

  统计显示,11日A股平均股价跌破7元,市盈率已经跌至15.07倍,低于千点水平;市净率为2.48倍,是千点的1.5倍。银行股表现太差了,市场本来就信心不足,这一来就更加悲观了。

  140只股票市盈率跌穿10倍

  曾几何时,我们为A股缺少20倍市盈率个股而烦恼,而今A股不足10倍市盈率的个股达到140只。但即使如此,也没有人肯捡便宜,11日这140只个股中仍有128只下跌。尽管已经跌出投资价值,这些个股并未能止跌,11日低市盈率的140只个股中超过90%仍然不同程度下跌。值得注意的是,绩优大盘蓝筹股中国远洋的市盈率已经不足5倍,11日却仍然下跌1.21%,市盈率回到4.42倍。

  坚持价值投资:

  市场标杆们一一倒下

  昔日三大王股成黑色记忆

  素有亚洲最赚钱公司之称的中国石油上市10个月以来,中国石油过关斩将跌破多个关口,套住资金无数。9月10日盘中再创10.87元上市新低,最终收于11.08元,走出第八日连阴。

  第一只300元股,占据A股第一高价股宝座超过半年的中国船舶,曾是基金的爱宠,9月10日,中国船舶股价再创新低,达到45.10元,较其300元最高价折价84.97%。

  42个涨停,足以让中国股民心中记住ST金泰的传奇。2007年8月31日,风云突变,ST金泰的股价直接从涨停奔到跌停,并连续走出7个跌停。9月10日,公司的股价也再创3元新低,距离最高26.58元折价88.71%。

  有多少个股可以重来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曾总结出投资者对股市的12种错误认识中,其中一条就是:最终股价会回来的。但事实上,最终股价能回来的只是一部分,当大盘再度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时,大多数个股并不会回来。

  坚持价值投资:

  为何在中国股市这么难?

  市场尚未形成价值投资格局

  从社会公众投资者的结局看,在一个并不是完全靠价值投资的方式来运行的市场中,在一个需要凭藉资金实力进行趋势性角逐的市场中,要规避风险、坚持价值投资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上市公司不能给投资者以相对稳定、持续可预期红利回报的情况下,在市场主导权掌握在主力机构手中的情况下,要防范风险,取得合理投资回报,也是极不容易的。

  这两年,尽管上了不少大盘蓝筹股,尽管机构投资者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但由于市场积弊很深、投机气氛浓烈,部分上市公司并未意识到作为公众公司的社会责任,部分机构投资者也未能避免投机炒作的窠臼。

  依然是政策市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18年的中国股市,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股市相比,依然摘不掉初期市场的帽子。纵观国际股市,在市场发展初期,无一不受政策的影响。中国股市具有明显的政策市特徵。

  机构投资者的贡献

  基金在高位拉升助涨,在低位打压助跌,这是价值投资的做法吗?当机构投资者违背自己的价值投资理念,形同恶庄,追涨杀跌,热衷于短线甚至超短线投机时,包括基民在内的所有股市投资人的噩运就为期不远了。

  而就在基金投资人蒙受了巨额亏损同时各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却仍在翻番。

  铁公鸡比比皆是

  截至2008年中期,共有110家上市公司超过10年没有现金分红,剔除那些因业绩不好被ST的公司,还有62家超过10年没有给股民分过一分钱。在上榜的62家公司中,有33家公司从上市以来就未给股东分过一分钱。

  不变的是圈钱

  据统计,截至7月29日,沪深两市1587家A股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在内,累计募资总额达23397亿元,同期已实行现金分红和可转债付息总额约8266.5亿元,分红回报占融资总额的35%。2001年前再融资前30名的公司中,有14家净资产收益率明显下滑,在1994年到1999年间配股的公司中,有55家在2001年戴上了ST帽子。

  上市公司造假风行

  2008年5月3日,网上登出了某会计学院教师夏草写的《沪市2007年报涉嫌报表粉饰公司》的文章,认为十家沪市上市公司在2007年年报中涉嫌虚假信息披露,粉饰财务数据,其数额在亿元至数十亿元,一时引起极大轰动。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8438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