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郎咸平“一石激起千层浪” / ● 伊 尘
日期: 04年09月3期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由于社会地位、生存方式和人格形成上的诸多障碍,敏感而不敢言,随波而不弄浪。一旦稍有疏忽,因胆子大了点,观点偏了点,就可能遭遇抑郁难伸的境地。所以,为了求得安稳,获得解脱,他们就像古代名士们游历名山大川一样,行者般地穿梭于企业之间,到了崂山,讴歌海尔;登上峨嵋,咏诵长虹;去了未名湖,人间无不唱方正;出了北大,天下就变成了一片联想的天空。说到这里,恐怕无须再费更多周折,大家都会异口同声──这就是经济学家呀。
  姑且不去探讨形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及诸多因素等等,但近来这种万马齐喑一片歌德的状况突然有了意想不到的改观。不拘一格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讲座教授郎咸平,像黑旋风一样从天而降,先是质疑海尔持股会,又是炮轰格林柯尔的“ 民企神话”,并扬言,下一批目标将是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及三九集团等。朗咸平这样一个个举动,犹如一石惊起千层浪,瞬间使较为平静的大企业们卷起千堆烦恼,万种忧愁,同时也让两目直视惯了的人们不再呆板,换个角度看天下。
  郎咸平注定是引人注目的,不是因为他作为教授的高深论著,而是他一再表现出来的独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震憾了人们早已荒芜的思想与灵魂,也正是当前这个时代所迫切需要的。
  郎咸平是敢于质疑、敢于直言的。早在2000年,他就点出了如日中天的德隆问题,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德隆可能出现的风险。在后来德隆还没出事的几年中,许多人对他的观点产生了怀疑。时至今日,人们才发现了郎先生当初的睿智。
  最近,他又以“ 独立经济学家”身份,剖析了国内资本“大鳄”顾雏军的并购神话,称顾雏军在并购过程中“巧取豪夺,侵占国家财富”;拭问了海尔管理层,质疑海尔正进行“曲线MBO”;质疑了TCL集团财务数据等等,言论一出,证券市场顿时浪涛声声。
  这里姑且不论郎教授及研究生们的分析科学与否,仅敢于对德隆、海尔、TCL、格林柯尔以及声称为下一个目标的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复兴集团、三九集团等等一批雄霸一方的明星企业、财经大腕提出质疑,其胆识和勇气也足以感动人们的心灵。
  郎咸平是绝不怯懦、勇于负责的。郎先生一直是以斗士形象出现的。郎咸平日前在复旦大学题为《格林柯尔:在“ 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中,指责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由于受到郎咸平的炮轰,格林柯尔系参控股上市公司股价下挫。
  在公开质疑格林柯尔之后,格林柯尔对他作出强硬响应,要求郎咸平“撤销所发表的文章并发布更正,同时向顾先生道歉”。否则,有权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面对强大的压力,郎先生表示“威胁不可能赢得屈服”,“以强权践踏学术”的做法不可容忍,即便采取“非法律程序的行动”,也无畏“威胁”。
  郎咸平表示“ 我已经48岁了,不怕”、“我会乐观其成,斗争到底!”并表示“我会完全负责到底。包括和我一起合作的学生,我都告诉他们不用担心,我会一个人负责到底。我敢讲就敢负责任。”这种绝不怯懦、敢于负责的人格力量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值得敬重的。
在接到顾雏军的律师函后,郎咸平重申了其一贯坚持的观点:国有资产流失,是各方面没有配合好,MBO(管理层收购)不适合中国。
  事实上,不仅是此次顾雏军与郎咸平抑或是海尔与郎咸平的争论,由于担心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2003年3月MBO被财政部叫停后各方对此的争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止。
  郎咸平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的问题不在于所有人的缺位,而在职业经理人信托责任的缺位,则造成了中国的MBO(Management Buy Out)事实上是MBI(Management Buy In)。”
  他认为,“ 国内MBO并不是国际意义上的MBO。现在国内所谓的MBO,是用银行的钱收购国家的资产,这是不对的。中国不能做MBO,因为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不是全流通的。真正意义上的MBO,应该是溢价收购在外的股份。现在我们变成收购不能流通的国有股,成了MBI了,而且还自己制订价格。简单讲,MBO就是一个掠夺国有资产的最好方法,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重视。”
  郎咸平认为,目前中国所采取的所谓“ 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和方向有待商榷。政府行为确实应该退出市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有资产就应该退出市场。郎咸平指出,目前有关法律制度的缺失,造成暗箱操作,国有资产可能被某些有特权的人“ 自己制订价格”,“合法”地转化成为私人的财富,这对于社会和民众来说非常不公平;对于好的国企老总,一年给个上千万元年薪毫不为过,但他就是不能成为大股东,只能少量持股。另外,充分竞争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淘汰机制是目前国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的理念,将会透过这种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而逐渐成型。
  可以看出,如何衡量MBO是否使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争论中的焦点。中国人民大学的有关专家指出,正如考察国有资产是否流失有两个重要参考对象:产权和收益。MBO是否成功,有一个关键的标准就是看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否得到提高,存量和增量两方面共同决定了国有资产是否存在流失。
  目前,郎咸平可能不会再“ 孤军奋战”了。据8月25日消息,国内多名经济学家于8月28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集体响应郎咸平近期发表的一系列案例分析及观点。
  不管郎咸平炮轰国企“私有化”是否有其要出名的私利,是否出于“仇富”,但他所指出的国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连锁反应,不仅不容忽视,而且要全力重视与应对。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783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