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项目结汇和外债登记管理》,并定於7月1日起施行。此外,5月27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於5月27日发表了《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并定於6月26日起施行。这两项法规的颁布标志著中国政府开始真正重视起对外国银行与企业在外债与人民币业务方面的管理与控制。而就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记者专访了日本国际金融信息中心的研究人士。
据统计显示,2003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较2002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而今年头三个月同项又比2003年末增加366亿美元。外汇的大量流入对中国的金融政策产生很强的影响,并导致对外债务的增加。2003年中国外债比前年增223亿美元,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59亿美元,外企占46亿美元,而外资银行与企业在向外国银行藉入低息美元贷款后,通常兑换成人民币在中国国内使用,这又在无形中增大了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所以,这种状况已到了不得不管理的情况。但是,强化管理后可产生较多的影响。
外资企业一般都是找外资银行贷款,而外资银行在吸收人民币存款业务方面还受到限制。所以,外资银行的外债和兑换人民币的管理被强化之后,当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扩大,人民币的资金需求也急剧增大时,外资银行就只能依靠中国的同业拆借市场,融入人民币资金(主要是来源4大国有银行的融资)来满足外资企业对人民币贷款增加的需求。
实际上,外资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已有上升趋势,2003年外资企业的融入资金额是431亿人民币。这比2002年增加了90亿人民币,而2004年第1季度的融入资金额是130亿人民币,比2003年第4季度增加了83亿人民币,外资银行的外债和兑换人民币的管理被强化之后,如果外资银行的在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大幅度增加的话。市场利率就会上升,由於市场利率的上升,企业的投资成本就会增加,这样,从国内的宏观经济上讲,投资热会自然的受到压抑,而人民银行的提高法定利率的压力就会减弱。
但就各外资银行来说,在没有对它们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前,即或在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紧缩银行的情况下,它们仍可以用借入外汇兑换成人民币,提供人民币贷款的形式来赢利,2003年,上海29家外资银行的利润的一半多都是来源於这样的人民币业务,但对外资银行的外债和兑换人民币的管理严格起来后,中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的人民币利率上升,利差变小,无利可图,一些外资银行已经悄悄地停止了人民币的贷款业务,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日本银行业界中,有的担心这样的管理会妨碍在中国的日本企业扩大投资时的资金运转,有的干脆说这是对自由化的倒行逆施。
据统计显示,2003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较2002年末增加1168亿美元,而今年头三个月同项又比2003年末增加366亿美元。外汇的大量流入对中国的金融政策产生很强的影响,并导致对外债务的增加。2003年中国外债比前年增223亿美元,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59亿美元,外企占46亿美元,而外资银行与企业在向外国银行藉入低息美元贷款后,通常兑换成人民币在中国国内使用,这又在无形中增大了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所以,这种状况已到了不得不管理的情况。但是,强化管理后可产生较多的影响。
外资企业一般都是找外资银行贷款,而外资银行在吸收人民币存款业务方面还受到限制。所以,外资银行的外债和兑换人民币的管理被强化之后,当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业务扩大,人民币的资金需求也急剧增大时,外资银行就只能依靠中国的同业拆借市场,融入人民币资金(主要是来源4大国有银行的融资)来满足外资企业对人民币贷款增加的需求。
实际上,外资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已有上升趋势,2003年外资企业的融入资金额是431亿人民币。这比2002年增加了90亿人民币,而2004年第1季度的融入资金额是130亿人民币,比2003年第4季度增加了83亿人民币,外资银行的外债和兑换人民币的管理被强化之后,如果外资银行的在同业拆借市场的融资大幅度增加的话。市场利率就会上升,由於市场利率的上升,企业的投资成本就会增加,这样,从国内的宏观经济上讲,投资热会自然的受到压抑,而人民银行的提高法定利率的压力就会减弱。
但就各外资银行来说,在没有对它们进行严格的管理以前,即或在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紧缩银行的情况下,它们仍可以用借入外汇兑换成人民币,提供人民币贷款的形式来赢利,2003年,上海29家外资银行的利润的一半多都是来源於这样的人民币业务,但对外资银行的外债和兑换人民币的管理严格起来后,中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的人民币利率上升,利差变小,无利可图,一些外资银行已经悄悄地停止了人民币的贷款业务,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日本银行业界中,有的担心这样的管理会妨碍在中国的日本企业扩大投资时的资金运转,有的干脆说这是对自由化的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