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国
还有不到1个月,2007年就要过去了,我们将迎来2008年。按照惯例,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都要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为来年的经济发展做出规划。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新的一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所以一直备受关注。据有关媒体透露,初冬的北京,在西北郊的一家宾馆,从多个不同政府部门抽调的专家学者正在起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报告,目前文件报告的起草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将为2008年中国经济进行定调。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中共中央十七大以后,新一届政府换届之际举行的,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重要性超出以往。这次会议将对2008年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工作任务和宏观经济调控做出战略性部署。在新的2008年里,中国经济发展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色,这是国内外经济界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人士希望了解的重要信息,很显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定出的基调将会解答这样的问题。从目前能够得到的消息中可以判断,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将以温家宝总理在新加坡的“三防”讲话为主。所谓“三防”是指防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物价全面上涨和防资产价格泡沫。此前,温家宝总理为出席“东盟10+
在“三防”的主基调之下,可以预计2008年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将是偏紧的,政策风险因素正在增大,应引起高度关注。虽然财政政策可能仍然以稳健为主,但是货币政策将有可能从“适度从紧”转向“从紧”。其原因是,在2007年第四季度,中国政府对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形势评估已经发生了变化,认为实体经济运行有过快之嫌,具体表现为通货膨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在虚拟经济领域,资产泡沫正在不断膨胀,尤其是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影响到民生。所以面对比较严峻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形势,现在是考虑“收紧”而不是“适度收紧”的时候了。2007年的年初,宏观经济调控的主基调是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从2007年中期以后,由于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开始逐渐地暴露出来,货币政策也逐渐地趋向于紧缩,央行已经五次调高利率,八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还发行特别国债回收流动性。尽管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逐渐适度从紧,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控制了经济偏快的势头,2007年第三季度多项经济指标在高位回稳,比如第三季度GDP增长11.5%,较第二季度增速回落了0.4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较第二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投资增速较第二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出口的增速也回落了2.8个百分点,但是效果仍然不能让人满意。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投资增速大幅反弹至30%,CPI反弹至11年来最高水平6.5%,在资产价格和粮食价格推动下,中国经济结束了5年时间的低通胀,正在迈入高通胀时代。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越来越多的中国政府的智囊们正在严厉警示经济增长偏快以及资产泡沫膨胀及破裂的风险,并要求采取及时迅速的调控措施。比如,在日前举行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论坛”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如果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持续下去,中国经济可能由偏快走向过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经济专家认为,2008年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支持结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同时,针对流动性过剩,将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不是“适度从紧”。已经有迹象表明,货币政策的“从紧”已经开始布局,中国的银行业监管部门已要求明年进一步紧缩信贷,信贷增长目标初步定为13%,该目标比2007年15%的目标降低了2个百分点。此前,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当前流动性形势依然严峻,有必要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等工具,同时逐步发挥特别国债的对冲作用,加大对冲力度。这意味著央行会将手中的6000亿元特别国债逐步卖出,同时可能继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并继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适当情况下也可能进一步加息。
中国政府曾经规划了2007年经济增长8%、物价增长3%和信贷增长15%的经济发展目标,而实际情况是这些指标都超出了当时的预期。有些人认为这说明当时确定的目标不合时宜,但中国政府依然认为,经济目标没有错,主要问题在于现实的信贷和投资扩张速度不合理,因此要通过“从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信贷增长和投资反弹。不仅是货币政策要“从紧”,如果经济手段的调控力度不够,行政手段的调控也可能会强力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