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经媒体最近不断报道有关以中国股票为投资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在日本热销的消息。据统计,在今年3月底的时点上,投资于中国股票的证券投资基金的?糇什?喽钜丫???000亿日元,达到6065亿日元,比去年年底3148亿日元的金额增加了将近一倍,也就是说在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投资金额增加了约3000亿日元。其背景是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股市终于走出了经历了2年多的熊市,股价指数大幅度回升,从而吸引了众多的日本投资者,他们出于对中国经济高度增长的期待,以获得高收益为目的将大量的资金投入以中国股票为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由于人气过份旺盛,有一些基金管理公司觉得资金集中太多,被迫实行销售自我控制。
以具体的基金管理公司为例,大和住银投信投资顾问公司在2004年1月29日新设定了名为“ 中国腾飞”的中国股开放式基金,其首次募集金额定为622亿7000万日元,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的首次募集规模达到如此之大为历史之最,由于日本的个体投资者积极性高涨,进入2004年以后各大基金管理公司接二连三地新设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去年一年总共设立了12个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三个月里已经设立了11个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
目前,兴银第一生活资产管理公司、HSBC资产管理公司、野村资产管理公司、三井住友资产管理公司等16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营着51个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其中运营最多的是三井住友资产管理公司。
日本的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所投资的对象是广义的中国股,包括四大类型的股票,即A股、B股、H股和红筹股,涉及到三个证券市场,即上海、深圳、香港。为了适应日本投资者扩大对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的需求,一些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加大对中国当地子公司的投资力度。
比如大和证券SMBC在今年4月向香港的子公司扩充资本金6000万美元,折合日元为64亿日元,其目的是为了强化预期收益可以增加的中国股的业务。由于大和证券集团目前正在全力、急速地扩大中国关联业务,所以稳固能够直接执行中国股买卖交易委托指令的香港子公司的财务基础就成为当务之急。大和证券SMBC香港子公司2004年3月期的营业收益为20亿日元,比前期增加了15%。乘着日本国内个人投资者所兴起的中国股热浪,整个大和证券集团所掌管的中国股以及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总额已经突破1000亿日元。大和证券集团已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要在上海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并同时申请QFII的资格。
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的迅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日本金融衍生商品的发展,在上一世纪80年代美国最早开发出了基金证券的衍生产品──股价指数连动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Exchange Traded Funds),这种基金的最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与某一证券市场的股价指数连动,是一种特殊的指数基金;二是具有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的双重特性,投资者既可以将基金凭证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又可以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基金凭证。
目前,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日本的个人投资者中正在逐步地推广开来,ETF在日本还算是新生事物,2001年7月最早推出了以日经指数作为标的指数的国内ETF,2003年7月又推出了以道.琼斯指数作为标的指数的海外ETF,野村证券在今年1月、大和证券在今年2月已经开始处理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的ETF,今年1月22日,这两家公司又将以中国股为对象的ETF在日本金融厅正式注册登记,并从1月23日开始在市场上向投资者销售。
ETF作为一种指数基金是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率为目标,通常是通过复制某一标的指数来构建基金的投资组合,这种复制一般包括对象的复制和比重的复制。所谓对象的复制是指基金所购买的股票种类与标的指数的样本股完全一致,所谓比重的复制是指基金所购买的某一股票的比重与该股票的市值占全部样本股市值的比重完全一致,由于它完全复制某一标的指数,因此可以使基金的收益率与标的指数的增长率大致保持一致。比如,香港恒生H股指数的样本股公司共有37家公司,这37家公司是在全部97家H股公司中挑选出来有代表性的公司,H股上市公司是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国有企业。
具有指数基金性质的ETF在日本流行开来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一,由于指数基金采取的是复制标的指数的指数化投资策略,所以基金管理人可以不必对股票的选择和投资时机的把握进行分析很研判,可以大大节省市场分析成本,从而可以减少管理费用;同时,由于指数基金采取的是在较长时间内持有的策略,所以交易成本可以远远低于其他的非指数型基金。第二,从理论上来说,复制综合性的成份指数可以完全分散股票的非系统风险,而跟踪和复制行业性的指数可以充分分散行业内的非系统风险。第三,指数基金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因为通过对标的指数的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较好地预测指数基金的变化趋势。第四,可以减少对投资的人为干预,因为指数基金运作的最关键因素是标的指数的选择以及对被选择的标的指数的走势进行分析和监测,而不是频繁地进行主动性的投资,所以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投资的人为干预。
以具体的基金管理公司为例,大和住银投信投资顾问公司在2004年1月29日新设定了名为“ 中国腾飞”的中国股开放式基金,其首次募集金额定为622亿7000万日元,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的首次募集规模达到如此之大为历史之最,由于日本的个体投资者积极性高涨,进入2004年以后各大基金管理公司接二连三地新设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去年一年总共设立了12个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而在今年第一季度的三个月里已经设立了11个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
目前,兴银第一生活资产管理公司、HSBC资产管理公司、野村资产管理公司、三井住友资产管理公司等16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营着51个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其中运营最多的是三井住友资产管理公司。
日本的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所投资的对象是广义的中国股,包括四大类型的股票,即A股、B股、H股和红筹股,涉及到三个证券市场,即上海、深圳、香港。为了适应日本投资者扩大对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的需求,一些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加大对中国当地子公司的投资力度。
比如大和证券SMBC在今年4月向香港的子公司扩充资本金6000万美元,折合日元为64亿日元,其目的是为了强化预期收益可以增加的中国股的业务。由于大和证券集团目前正在全力、急速地扩大中国关联业务,所以稳固能够直接执行中国股买卖交易委托指令的香港子公司的财务基础就成为当务之急。大和证券SMBC香港子公司2004年3月期的营业收益为20亿日元,比前期增加了15%。乘着日本国内个人投资者所兴起的中国股热浪,整个大和证券集团所掌管的中国股以及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总额已经突破1000亿日元。大和证券集团已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要在上海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并同时申请QFII的资格。
中国股证券投资基金的迅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日本金融衍生商品的发展,在上一世纪80年代美国最早开发出了基金证券的衍生产品──股价指数连动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Exchange Traded Funds),这种基金的最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与某一证券市场的股价指数连动,是一种特殊的指数基金;二是具有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的双重特性,投资者既可以将基金凭证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又可以随时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基金凭证。
目前,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日本的个人投资者中正在逐步地推广开来,ETF在日本还算是新生事物,2001年7月最早推出了以日经指数作为标的指数的国内ETF,2003年7月又推出了以道.琼斯指数作为标的指数的海外ETF,野村证券在今年1月、大和证券在今年2月已经开始处理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的ETF,今年1月22日,这两家公司又将以中国股为对象的ETF在日本金融厅正式注册登记,并从1月23日开始在市场上向投资者销售。
ETF作为一种指数基金是以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率为目标,通常是通过复制某一标的指数来构建基金的投资组合,这种复制一般包括对象的复制和比重的复制。所谓对象的复制是指基金所购买的股票种类与标的指数的样本股完全一致,所谓比重的复制是指基金所购买的某一股票的比重与该股票的市值占全部样本股市值的比重完全一致,由于它完全复制某一标的指数,因此可以使基金的收益率与标的指数的增长率大致保持一致。比如,香港恒生H股指数的样本股公司共有37家公司,这37家公司是在全部97家H股公司中挑选出来有代表性的公司,H股上市公司是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国有企业。
具有指数基金性质的ETF在日本流行开来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一,由于指数基金采取的是复制标的指数的指数化投资策略,所以基金管理人可以不必对股票的选择和投资时机的把握进行分析很研判,可以大大节省市场分析成本,从而可以减少管理费用;同时,由于指数基金采取的是在较长时间内持有的策略,所以交易成本可以远远低于其他的非指数型基金。第二,从理论上来说,复制综合性的成份指数可以完全分散股票的非系统风险,而跟踪和复制行业性的指数可以充分分散行业内的非系统风险。第三,指数基金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因为通过对标的指数的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较好地预测指数基金的变化趋势。第四,可以减少对投资的人为干预,因为指数基金运作的最关键因素是标的指数的选择以及对被选择的标的指数的走势进行分析和监测,而不是频繁地进行主动性的投资,所以可以有效地减少对投资的人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