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进,关于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实施原油减产的话题在国际经济界闹得沸沸扬扬,这使得一直居高不下的世界石油价格的走势又平添了新的变量。欧佩克3月31日在维也纳召开第130次部长级会议,会议决定如期实施2月10日欧佩克阿尔及尔部长级特别会议做出的决定,从4月1日起原油日产量削减100万桶。根据决定,欧佩克成员国的原油日产量将从原来的2450万桶减至2350万桶。欧佩克的决定发表以后,美国的反应非常强烈,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在同一天表示,布什总统对欧佩克的决定表示失望,主要石油生产国不应该采取伤害美国消费者和美国经济的行动,美国将继续同欧佩克等有关国家保持积极的磋商。
美国为何对欧佩克的减产决定会有如此大的意见?这是因为美国担心欧佩克的决定可能会进一步推高油价。在国际市场上,自2002年1月油价开始欣起新一轮升势以来,美国的原油价格已经从平均每桶不足20美元上涨到2004年2月平均每桶34.74美元,3月1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的期货价格更是创出了每桶38.5美元这一13年来的油价新高。美国舆论普遍认为,整个3月份油价居高不下,是与欧佩克2月份的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美国创纪录的原油和汽油价格已经成为竞选中的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并使布什政府陷入尴尬的境地。尽管美国通过各种渠道一再要求欧佩克不要减产,甚至要求欧佩克增产以平抑油价,可是欧佩克对此置之不理,其原因在于欧佩克认为国际油价上升的根源并不是石油供给不足,责任不在欧佩克身上。在欧佩克看来,当前的高油价是投机炒作的结果而非需求旺盛的结果,为了避免1998年原油价格大跌的覆辙,削减原油产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实际上,此次欧佩克不买美国的账,执意维持原定的减产计划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导致当前石油价格持续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且有些原因本身就是与美国自身有一定关系的。首先,目前国际原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而美元对于欧元、日元、澳元、英镑等国际货币都在贬值,因此必然引起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的上涨。目前,美元的利率维持低位,美国的财政赤字维持高位,美国的贸易逆差维持高位,所以基本面的因素都为美元再次暴跌埋下伏笔。因此,只要美元继续贬值的预期不改变,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的上涨压力就不会消除。第二,正如欧佩克发表的公报所指出的那样,油价过高是投机者炒作原油期货的投机行为所致。欧佩克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市场观察家的认可。据一些市场人士估计,国际原油市场上投机者手中掌握着大约150亿美元的原油期货。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认为,油价中至少有5至7美分要归因于对冲基金,进入石油市场的对冲基金达到空前水平,有些对冲基金通过投资石油期货──价格随美元贬值而上升,在美元贬值中寻找避难的场所。由于美元不稳定,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不仅仅是原油涨价,对冲基金等国际游资藉助美元弱势掀起原材料的涨价浪潮,导致黄金、铜、铝、钢铁等全面上涨。欧佩克很担心国际游资有朝一日会突然从石油市场撤资,从而导致油价暴跌,所以减产也是预防措施之一。第三,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欧佩克减产是对美国占领伊拉克表示不满,2002年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以来,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意在石油。欧佩克觉得自己向来是出口石油换取美元,但在美元贬值情况下,储备美元还不如储备石油。而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石油安全,也大幅度地增加自己的原油储备,在3月26日的那一周里增至2002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2.943亿桶。
在欧佩克坚持减产的方针之下,国际油价的走势成为各方面所关心的焦点问题,现在已经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欧佩克各成员国响应减产决定,预计国际油价将进一步攀升至每桶40美元。但是,也有比较乐观的看法认为油价未必一路上涨,理由是:联合国最近已经解除了对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制裁,随着这两个国家石油产量的增加,会削减沙特等产油国的主导地位。此外,新技术可以降低勘探石油和开采替代能源的成本,氢动力车辆等先进产品的出现也会降低对石油的需求。欧佩克自己也认为,从短期来看,国际原油市场在第二季度会进入传统性的季节性需求下降阶段,尽管目前油价维持在高位,但是季节性原油需求下降趋势出现以后,原油的市场价格必然下调。不管怎么说,从长远来看,原油价格确实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必须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因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导致很多产业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而推动这些国家对石油等资源产品的需求稳步上升,比如中国现在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石油消费国。目前,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已经影响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伴随着国际油价一涨再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从3月31日凌晨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汽油价格已经上调。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原油总需求在不断扩大,而石油的供给体制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原油价格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美国为何对欧佩克的减产决定会有如此大的意见?这是因为美国担心欧佩克的决定可能会进一步推高油价。在国际市场上,自2002年1月油价开始欣起新一轮升势以来,美国的原油价格已经从平均每桶不足20美元上涨到2004年2月平均每桶34.74美元,3月19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的期货价格更是创出了每桶38.5美元这一13年来的油价新高。美国舆论普遍认为,整个3月份油价居高不下,是与欧佩克2月份的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美国创纪录的原油和汽油价格已经成为竞选中的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并使布什政府陷入尴尬的境地。尽管美国通过各种渠道一再要求欧佩克不要减产,甚至要求欧佩克增产以平抑油价,可是欧佩克对此置之不理,其原因在于欧佩克认为国际油价上升的根源并不是石油供给不足,责任不在欧佩克身上。在欧佩克看来,当前的高油价是投机炒作的结果而非需求旺盛的结果,为了避免1998年原油价格大跌的覆辙,削减原油产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实际上,此次欧佩克不买美国的账,执意维持原定的减产计划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导致当前石油价格持续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且有些原因本身就是与美国自身有一定关系的。首先,目前国际原油交易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而美元对于欧元、日元、澳元、英镑等国际货币都在贬值,因此必然引起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的上涨。目前,美元的利率维持低位,美国的财政赤字维持高位,美国的贸易逆差维持高位,所以基本面的因素都为美元再次暴跌埋下伏笔。因此,只要美元继续贬值的预期不改变,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的上涨压力就不会消除。第二,正如欧佩克发表的公报所指出的那样,油价过高是投机者炒作原油期货的投机行为所致。欧佩克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市场观察家的认可。据一些市场人士估计,国际原油市场上投机者手中掌握着大约150亿美元的原油期货。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美林公司认为,油价中至少有5至7美分要归因于对冲基金,进入石油市场的对冲基金达到空前水平,有些对冲基金通过投资石油期货──价格随美元贬值而上升,在美元贬值中寻找避难的场所。由于美元不稳定,目前在国际期货市场上不仅仅是原油涨价,对冲基金等国际游资藉助美元弱势掀起原材料的涨价浪潮,导致黄金、铜、铝、钢铁等全面上涨。欧佩克很担心国际游资有朝一日会突然从石油市场撤资,从而导致油价暴跌,所以减产也是预防措施之一。第三,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欧佩克减产是对美国占领伊拉克表示不满,2002年美国对伊拉克开战以来,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意在石油。欧佩克觉得自己向来是出口石油换取美元,但在美元贬值情况下,储备美元还不如储备石油。而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石油安全,也大幅度地增加自己的原油储备,在3月26日的那一周里增至2002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2.943亿桶。
在欧佩克坚持减产的方针之下,国际油价的走势成为各方面所关心的焦点问题,现在已经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如果欧佩克各成员国响应减产决定,预计国际油价将进一步攀升至每桶40美元。但是,也有比较乐观的看法认为油价未必一路上涨,理由是:联合国最近已经解除了对伊拉克和利比亚的制裁,随着这两个国家石油产量的增加,会削减沙特等产油国的主导地位。此外,新技术可以降低勘探石油和开采替代能源的成本,氢动力车辆等先进产品的出现也会降低对石油的需求。欧佩克自己也认为,从短期来看,国际原油市场在第二季度会进入传统性的季节性需求下降阶段,尽管目前油价维持在高位,但是季节性原油需求下降趋势出现以后,原油的市场价格必然下调。不管怎么说,从长远来看,原油价格确实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必须要谨慎对待的问题,因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导致很多产业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进而推动这些国家对石油等资源产品的需求稳步上升,比如中国现在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石油消费国。目前,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已经影响到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伴随着国际油价一涨再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从3月31日凌晨开始,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汽油价格已经上调。我们可以看到,国际原油总需求在不断扩大,而石油的供给体制存在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原油价格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和政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