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预备会上说,中国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扬并不具有可持续性,2004年中国在防范通货膨胀风险的同时,不能放弃对通货紧缩的关注。中国虽然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但不会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他提醒大家不要有恐慌心理。
姚景源说,判断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主要依据是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2001年11月开始出现负增长,这种通货紧缩的局面持续了14个月。到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负转正,第四季度迅速上扬,说明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
据分析,导致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粮食、蔬菜及水果价格的上扬。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近年来中国粮食持续减产,粮食价格下跌,去年全国粮食产量更是从1998年的最高峰5000亿公斤下降到了4300多亿公斤。
但据认为,粮食价格的上涨是没有可持续性的。“因为粮食不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是本期价格会决定下期产量。”他预计今年春播面积将增加2000万亩,而且目前市场上的蔬菜和水果价格已经开始回落。
姚景源指出,是否出现大的通货膨胀,关键要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能不能顺畅地转移到生活消费领域。“我觉得不能。”他说,目前中国市场总体上还是供大于求,还是买方市场。姚举例说,尽管钢材价格上涨,但不能通过汽车传导到消费领域,汽车供大于求的局面决定了它没有涨价的空间。
姚景源提醒与会的企业家,通过涨价来转嫁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是行不通的。企业面临的任务,是加强管理,消化成本。
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迅速上扬,并呈现出食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其他产品价格的特点,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姚景源说,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中,30%是食品,20%是服务,50%是工业消费品。现在总的格局是食品价格有所上升,服务价格相对稳定,工业消费品的价格持续下跌。
据姚景源分析,粮食价格上涨是市场供需关系的正常反应,主要因为粮食产量从1998年起持续减少,去年由于天气原因减幅进一步加大,导致市场粮食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今年,在政府支持和市场拉动两方面力量拉动下,预计春播面积将增加2000万亩。因此,粮食价格的上涨没有可持续性。而去年四季度蔬菜和水果价格上涨主要是季节因素,现在已经开始回落。
此外,中国消费品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生产资料价格的高涨幅难以顺畅地传递到消费领域。在钢铁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其下游产品汽车尽管属于热点消费行业,也受需求和关税进一步降低等因素的制约,价格持续下跌。姚景源指出,还存在诸多制约通货膨胀的因素。
首先,中国决定将单纯追求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这本身就是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力量。
第二,中国现在凡是市场竞争充分的商品价格基本上处于降势,凡是垄断或政府干预较多的产品价格处于上升的状态。因此,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也会有效地制约经济膨胀。
第三,中国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然比较缓慢,需要就业的队伍还很庞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很难产生跳跃式的变化。同时,中国现在60%的经济活动和世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尽管现在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处于下降的趋势,这也会对中国的通货膨胀带来一定的制约。
姚景源说,判断是否会出现通货膨胀,主要依据是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2001年11月开始出现负增长,这种通货紧缩的局面持续了14个月。到200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负转正,第四季度迅速上扬,说明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
据分析,导致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粮食、蔬菜及水果价格的上扬。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近年来中国粮食持续减产,粮食价格下跌,去年全国粮食产量更是从1998年的最高峰5000亿公斤下降到了4300多亿公斤。
但据认为,粮食价格的上涨是没有可持续性的。“因为粮食不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是本期价格会决定下期产量。”他预计今年春播面积将增加2000万亩,而且目前市场上的蔬菜和水果价格已经开始回落。
姚景源指出,是否出现大的通货膨胀,关键要看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能不能顺畅地转移到生活消费领域。“我觉得不能。”他说,目前中国市场总体上还是供大于求,还是买方市场。姚举例说,尽管钢材价格上涨,但不能通过汽车传导到消费领域,汽车供大于求的局面决定了它没有涨价的空间。
姚景源提醒与会的企业家,通过涨价来转嫁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是行不通的。企业面临的任务,是加强管理,消化成本。
去年第四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迅速上扬,并呈现出食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其他产品价格的特点,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姚景源说,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中,30%是食品,20%是服务,50%是工业消费品。现在总的格局是食品价格有所上升,服务价格相对稳定,工业消费品的价格持续下跌。
据姚景源分析,粮食价格上涨是市场供需关系的正常反应,主要因为粮食产量从1998年起持续减少,去年由于天气原因减幅进一步加大,导致市场粮食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今年,在政府支持和市场拉动两方面力量拉动下,预计春播面积将增加2000万亩。因此,粮食价格的上涨没有可持续性。而去年四季度蔬菜和水果价格上涨主要是季节因素,现在已经开始回落。
此外,中国消费品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生产资料价格的高涨幅难以顺畅地传递到消费领域。在钢铁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其下游产品汽车尽管属于热点消费行业,也受需求和关税进一步降低等因素的制约,价格持续下跌。姚景源指出,还存在诸多制约通货膨胀的因素。
首先,中国决定将单纯追求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这本身就是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力量。
第二,中国现在凡是市场竞争充分的商品价格基本上处于降势,凡是垄断或政府干预较多的产品价格处于上升的状态。因此,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也会有效地制约经济膨胀。
第三,中国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仍然比较缓慢,需要就业的队伍还很庞大,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很难产生跳跃式的变化。同时,中国现在60%的经济活动和世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尽管现在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还处于下降的趋势,这也会对中国的通货膨胀带来一定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