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Free Trade Agreement)是自由贸易协定一词的英语缩写,日本自2002年1月13日与新加坡签订有史以来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立刻展开了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尽管谈判多次陷入僵局,但是2004年2月27日又迅速恢复了谈判,据最新消息称,日本和墨西哥已在3月12日正式签订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
日本的FTA战略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期,这一战略的形成标志着日本经济外交从原来的否定地区主义向利用地区主义进行了重大的转变。战后,日本一直对地区或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持否定的态度,这一立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日本经济外交的基石。20世纪90年代国际范围内的FTA浪潮是促使日本放弃否定FTA立场的外部因素,尤其是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引起了全世界对地区或双边FTA的关心。受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触动,又诱发了为数不少的地区或双边FTA的签订,世界经济三极中的美国还打算进一步扩展NAFTA,要在南北美洲大陆建立一个巨大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与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已经生效,欧盟还对与南美洲的南部共同市场(MERCOSUR)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感兴趣,而且还着手进一步与南非共和国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国展开关于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三极之中惟有日本在自由贸易协定问题上处于比较孤立的地位。
在上述国际背景之下,日本开始重视FTA问题。1999年日本政府在《通商白书》中首次提出了要在坚持多边主义立场的同时,通过与近邻国家之间的地区或双边FTA,加强亚洲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2002年10月,日本政府在总结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外务省发表了题为《日本的FTA战略》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日本推进FTA战略的两个重点地区即东亚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外务省指出,日本周边的东亚地区无疑是日本FTA战略中优先度最高的目标,因为从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经济中心的立场出发,这是理所当然的战略。同时,外务省还表示,在亚洲地区以外,与墨西哥、智利等拉丁美洲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也具有极高的可行性,日本也应该对与拉丁美洲地区的FTA表示强烈的关心。
日本FTA战略的实施步骤可以概括为:首先,选择最容易的突破口迅速取得成果,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可以扩大影响;其次,选择可以对日本经济产生巨大正面影响的国家作为优先的对象,使FTA战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服务;第三,进一步选择有可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后备谈判的对象,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扩大签约国家或地区的范围。日本按照上述FTA战略的实施步骤,第一个选择签约的国家是新加坡,因为新加坡一方面属于日本推行FTA战略重点地区的国家,另一方面它是所有备选国家中与日本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阻力或障碍最小的国家。新加坡只是靠近马来半岛的一个小岛型的城市国家,因此有不少人对于日本政府为何要将新加坡这样的小国作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首选国家存在着一些疑问。实际上日本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在经济上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因为新加坡是一个绝大多数关税已经废除的国家,日本和新加坡两国间贸易总额的84%已经处于零关税的状态。可是由于在日本与新加坡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所占的比重极小,仅占1.7%,因此可以回避日本的农业保护问题,谈判的障碍是最小的。所以,日本首先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与其说是出于经济的考量,还不如说更注重的是象征意义,因为在推行FTA战略的开始阶段,保证最初的成功是当务之急。
日本选择墨西哥作为打算第二个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已经不再是像新加坡那样主要追求象征意义,而主要是出于谋求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那么,对于日本来说,急于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究竟具有怎样的重要性呢?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墨西哥对于日本来说在经济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1)墨西哥的人口约为1亿,经济规模(GDP)达到5745亿美元,在拉丁美洲仅次于巴西,可以与东盟10国5802亿美元的经济规模相匹敌,是一个重要的海外市场;(2)墨西哥与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发达国家签订过自由贸易协定,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的广大区域拥有建立在FTA基础上的经贸网络,它作为日本向上述地区出口的基地或桥头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由于日本目前与墨西哥没有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使日本经济受到现实的损害。(1)由于日本与墨西哥没有FTA的关系,从日本出口到墨西哥的商品都要被课以平均16%的关税,而美国和欧洲由于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2000年的欧盟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可以免税向墨西哥出口,所以日本的商品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地位。比如,汽车是日本出口的拳头产品,出口到墨西哥的汽车要被征收20─30%的进口关税,所以2002年日本出口到墨西哥的汽车只有2万2千台,而欧洲因为与墨西哥建立了FTA关系,所以汽车出口大增,2002年的出口量为11万台。(2)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所以废除了以前实行的保税加工制度,在墨西哥境内用于出口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的进口以前是可以免税的,而现在已经不能够再享受免税待遇,这对日本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日本利用墨西哥劳动力便宜等有利条件,在墨西哥设有很多以北美、欧洲和拉丁美洲为出口对象的生产厂商,其中的汽车、电器、电子等方面的企业需要从墨西哥以外的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家进口大量的零部件,在保税加工制度取消以后,日资企业在成本方面增加了很大的负担。(3)在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等方面墨西哥对FTA的缔约国和非FTA的缔约国有明显的差别待遇,使日本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比如,墨西哥政府在2003年5月决定在有关大型成套发电设备等社会基础设施项目的国际招标时,投标企业限于墨西哥本国企业和FTA缔约国企业,这等于将日本企业拒之门外。(4)由于日本与墨西哥没有缔结FTA,给日本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负面影响。根据日墨FTA共同研究会的调查,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缘故,日本减少的出口大约为3951亿日元,在贸易乘数作用下使GDP减少约为6210亿日元,影响到31000人的就业。
由于上述缘故,2002年10月两国首脑在会谈中决定正式进入谈判程序。原来双方商定要在2003年10月福克斯再次访日时签署日墨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因为在农产品问题上的分歧没有能够缩小,所以未能结束谈判,2004年2月又迅速恢复了谈判,显示日本有意尽早解决争端,达成协议。日本与墨西哥正式就FTA达成协议,标志着日本的FTA战略又取得了新的成果。
日本的FTA战略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期,这一战略的形成标志着日本经济外交从原来的否定地区主义向利用地区主义进行了重大的转变。战后,日本一直对地区或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持否定的态度,这一立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日本经济外交的基石。20世纪90年代国际范围内的FTA浪潮是促使日本放弃否定FTA立场的外部因素,尤其是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引起了全世界对地区或双边FTA的关心。受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触动,又诱发了为数不少的地区或双边FTA的签订,世界经济三极中的美国还打算进一步扩展NAFTA,要在南北美洲大陆建立一个巨大的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与墨西哥的自由贸易协定也已经生效,欧盟还对与南美洲的南部共同市场(MERCOSUR)各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感兴趣,而且还着手进一步与南非共和国以及地中海沿岸各国展开关于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三极之中惟有日本在自由贸易协定问题上处于比较孤立的地位。
在上述国际背景之下,日本开始重视FTA问题。1999年日本政府在《通商白书》中首次提出了要在坚持多边主义立场的同时,通过与近邻国家之间的地区或双边FTA,加强亚洲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2002年10月,日本政府在总结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外务省发表了题为《日本的FTA战略》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日本推进FTA战略的两个重点地区即东亚地区和拉丁美洲地区。外务省指出,日本周边的东亚地区无疑是日本FTA战略中优先度最高的目标,因为从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经济中心的立场出发,这是理所当然的战略。同时,外务省还表示,在亚洲地区以外,与墨西哥、智利等拉丁美洲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也具有极高的可行性,日本也应该对与拉丁美洲地区的FTA表示强烈的关心。
日本FTA战略的实施步骤可以概括为:首先,选择最容易的突破口迅速取得成果,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可以扩大影响;其次,选择可以对日本经济产生巨大正面影响的国家作为优先的对象,使FTA战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服务;第三,进一步选择有可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后备谈判的对象,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扩大签约国家或地区的范围。日本按照上述FTA战略的实施步骤,第一个选择签约的国家是新加坡,因为新加坡一方面属于日本推行FTA战略重点地区的国家,另一方面它是所有备选国家中与日本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阻力或障碍最小的国家。新加坡只是靠近马来半岛的一个小岛型的城市国家,因此有不少人对于日本政府为何要将新加坡这样的小国作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首选国家存在着一些疑问。实际上日本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在经济上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因为新加坡是一个绝大多数关税已经废除的国家,日本和新加坡两国间贸易总额的84%已经处于零关税的状态。可是由于在日本与新加坡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所占的比重极小,仅占1.7%,因此可以回避日本的农业保护问题,谈判的障碍是最小的。所以,日本首先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与其说是出于经济的考量,还不如说更注重的是象征意义,因为在推行FTA战略的开始阶段,保证最初的成功是当务之急。
日本选择墨西哥作为打算第二个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已经不再是像新加坡那样主要追求象征意义,而主要是出于谋求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那么,对于日本来说,急于与墨西哥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究竟具有怎样的重要性呢?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墨西哥对于日本来说在经济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1)墨西哥的人口约为1亿,经济规模(GDP)达到5745亿美元,在拉丁美洲仅次于巴西,可以与东盟10国5802亿美元的经济规模相匹敌,是一个重要的海外市场;(2)墨西哥与美国为代表的很多发达国家签订过自由贸易协定,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的广大区域拥有建立在FTA基础上的经贸网络,它作为日本向上述地区出口的基地或桥头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由于日本目前与墨西哥没有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使日本经济受到现实的损害。(1)由于日本与墨西哥没有FTA的关系,从日本出口到墨西哥的商品都要被课以平均16%的关税,而美国和欧洲由于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2000年的欧盟墨西哥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可以免税向墨西哥出口,所以日本的商品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地位。比如,汽车是日本出口的拳头产品,出口到墨西哥的汽车要被征收20─30%的进口关税,所以2002年日本出口到墨西哥的汽车只有2万2千台,而欧洲因为与墨西哥建立了FTA关系,所以汽车出口大增,2002年的出口量为11万台。(2)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墨西哥加入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所以废除了以前实行的保税加工制度,在墨西哥境内用于出口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的进口以前是可以免税的,而现在已经不能够再享受免税待遇,这对日本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日本利用墨西哥劳动力便宜等有利条件,在墨西哥设有很多以北美、欧洲和拉丁美洲为出口对象的生产厂商,其中的汽车、电器、电子等方面的企业需要从墨西哥以外的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家进口大量的零部件,在保税加工制度取消以后,日资企业在成本方面增加了很大的负担。(3)在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等方面墨西哥对FTA的缔约国和非FTA的缔约国有明显的差别待遇,使日本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比如,墨西哥政府在2003年5月决定在有关大型成套发电设备等社会基础设施项目的国际招标时,投标企业限于墨西哥本国企业和FTA缔约国企业,这等于将日本企业拒之门外。(4)由于日本与墨西哥没有缔结FTA,给日本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负面影响。根据日墨FTA共同研究会的调查,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缘故,日本减少的出口大约为3951亿日元,在贸易乘数作用下使GDP减少约为6210亿日元,影响到31000人的就业。
由于上述缘故,2002年10月两国首脑在会谈中决定正式进入谈判程序。原来双方商定要在2003年10月福克斯再次访日时签署日墨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因为在农产品问题上的分歧没有能够缩小,所以未能结束谈判,2004年2月又迅速恢复了谈判,显示日本有意尽早解决争端,达成协议。日本与墨西哥正式就FTA达成协议,标志着日本的FTA战略又取得了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