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祖国
中国经济中流动性过剩的负面影响正在进一步深化,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加,出现通货膨胀的苗头,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存在较大的泡沫,宏观经济在总体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过热倾向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近期发出了比较明确的调控流动性过剩的政策信号。在财政政策方面,将加大出口退税调整力度,大幅度降低出口退税的税率,从而控制贸易顺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在金融政策方面,在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市场曾经普遍预期中国央行可能会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同时进行信贷控制,特别是查处商业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但是,目前已经比较明确的调控流动性过剩的政策是取消利息税和发行155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在近期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已经批准了国务院提出的方案,并授权国务院可以选择时机取消利息税或发行特别国债。
随著5月份CPI再度越过3%的警戒线,要求央行进一步紧缩货币政策的呼声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些政策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加息0.27个百分点,即所谓的单加息;加息0.54个百分点,即所谓的双加息;取消20%的存款利息税。这三种建议的目标都是适度紧缩货币供应,抑制国内物价上涨。从调控政策效果来看,与加息相比,取消利息税的明显好处在于,它对经济各层面的震动要小得多。取消利息税并不改变名义利率水平,仅影响居民存款实际所得,改善储蓄存款负利率的局面。因为扣除20%的利息税以后,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实际仅为2.448%,低于5月份CPI近1个百分点。储蓄存款加速从银行流出,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央行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户存款减少2784亿元,连续第二个月创出历史最大降幅。这直接动摇了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给银行经营带来隐忧。虽然加息也是改善负利率状况的选择之一,但因央行刚在
还有一项比较重要的调控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则是发行特别国债,根据报道,财政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要发行总额为155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然后将筹措的人民币资金作为新组建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资本金,并由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出资收购央行将近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进行外汇投资活动。这一政策实际上具有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发行庞大的特别国债可以回笼市场上的过剩流动性,另一方面,由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进行外汇投资,可以让中国的外汇储备更好地保值和增值。据报道,筹备中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SIC)此前斥资购买了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的无投票权普通股,由于黑石集团股票日前在纽交所挂牌交易,上市后的股价比发行价上涨13%,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已经获得了5亿5000万美元的账面盈利。当然目前的账面收益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持有黑石集团股票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要等待4年以后才能在合适的时机减持黑石公司的股票。纵观全球,外汇储备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财政部主导下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二是央行主导下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采用财政部模式的典型国家是日本,日本财政部在外汇储备管理方面拥有最终决策权,具体操作则由日本央行执行。按照日本外汇储备特别会计法,日本财政部首先在金融市场上发行金融票据(Financial Bill)(FB)筹借日元资金,再用此日元资金去购买外汇储备。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日本财政部才向日本银行发行FB。如果财政部用从日本央行获得的资金购买外汇储备后,增加了市场上的总体流动性,日本利率大幅下降,日本央行就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稳定国内利率。由此可见,日本的外汇储备管理、日元的汇率干预是日本央行和财政部协调配合的结果。相对于新加坡、挪威等国家实行积极的外汇储备管理而言,日本的外汇储备管理仍然比较保守,基本上投资于收益比较稳定、风险很低的债券资产。实行央行主导下的外汇储备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则是挪威,在挪威央行之下,设有独立的外汇储备管理公司——挪威银行投资公司(NBIM),挪威央行是外汇储备投资指引和投资组合基准的制定者,NBIM负责具体操作。NBIM管理著挪威1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其外汇储备的资产组合分为货币市场组合、投资组合和缓冲组合三类,投资组合实行长期投资和积极的管理策略,大致比例为60%的固定收益工具和40%的股票。各国在外汇储备管理的过程中都对外汇资产的管理和运用提出了较高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建立了复杂的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并且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这也是中国值得藉鉴的经验。
面对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国政府还应该更进一步采取一些疏导的办法。比如,从调整汇率入手,降低双顺差额,从而减少货币投放量,这有助于资金流动性的减少;再者,把投资适当地引向需要的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提供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