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粮食生产与流通形成新格局 “南粮北调”逆转为“北粮南运”
日期: 07年05月2期

■ 张祖国

中国有三大传 统的粮食主产区,一是长江流域,二是黄淮海平原,三是东北地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江浙、两广、两湖一带的粮食生产和供应,在全国举足轻重,粮食供应一直 是呈现出“南粮北调”格局。“江浙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这些民谣记录了中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调”的历史。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伴随 著南方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中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出现了“北粮南运”的大逆转。

中国的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步转移,“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日趋明显。目前黄淮海地区保持著商品小麦的主体供给地位,东北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粳稻、玉米等商品粮供应地,其中东北的粮食外调量占到全国的60%左右。在大连北良港,码头上每天都有成百上千吨玉米装船,沿渤海、东海一路南下。这个总投资60亿元的东北粮食物流“龙头”,如今与200个港口库、中转库、收纳库连接,成为“北粮南运”的主要通道之一。而在相隔千里之外的浙江舟山老塘山深水港,从北方过来的运粮船不绝于途,源源不断地填补著浙江省每年100亿公斤的粮食缺口。现在浙江省已经是全国第二大粮食主销省份,约有一半的粮食依靠省外调入,预计到2015年,全省70%的粮食将由舟山粮油物流基地承载或中转。

古代的“南粮北运”主要是靠大运河的水路运输,而目前的“北粮南运”主要是靠铁路和海运。比如,大连地区的贸易公司通常在内蒙古通辽当地收购玉米,经过过磅、装编织袋后运到火车站,成本每吨约40元;火车运到大连港,每吨运费50多元;从火车站搬运到港口码头粮库每吨需15元;玉米装船费用每吨60多元;如果运到福建,海运费每吨在60元至80元。加上港口仓储费、沿路玉米千分之二的损耗等各环节的费用,一吨玉米从东北经过大连口岸运至福建,运输成本至少在250元,流通费用占销售总成本的30%

目前中国出现 “北粮南运”新格局是地区资源优势发挥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南方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导致“北粮南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的因素:第一,北方的粮食生产和供给能力增强,这得益于北方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及水利设施的改善等因素。第二,南方市场需求增加,南方 的畜牧业、饲料工业发展,拉动了北方的粮食南下。第三,消费结构升级,南方的经济增长正与世界近20亿贫困人口争粮食”。随著国际粮源减少和生物质能源的迅速发展,中国依靠进口保持粮食供求平衡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南进”的策略将会落空。另一方面,与玉米一样东北的粳稻南运也难以替代,因为目前国际市场大米的贸易量每年在275亿公斤左右,只相当于中国大米产量的15%左右。在大米的国际贸易量中,粳稻所占比例不到10%。 这几年东北每拉动了消费水平提高,从而增加了对东北优质大米(粳稻)的需求。第四,粮食种植区域变化,南方水稻面积减少,北方的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越 来越高。第五,人口向南方流动,东南沿海一带汇集了大量的农民工,其粮食消费也增加了“北粮南运”的数量。第六,在南方的江浙等原来的传统农村地区,近10年来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农民已经不再主要务农,实际上已经转化成为变相的工人,不仅导致这些地区自身粮食产量的下降,而且还增加了对其他地区粮食供应的依赖性。

2003年以来,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较为稳定,当前的粮食形势处于产销“紧平衡”的状态。目前全国的粮食产销区位分布明显,粮食每年总流量高达1.7亿吨,其中跨省粮食流量约为7000万 吨。随著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北粮南运”为代表的粮食跨省调运数量日趋庞大。但是,在“北粮南运”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中,也存在著 一些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现有粮食物流体系的低效率和高成本。目前粮食物流体系建设至少存在著三大障碍:一是主产区粮库的建设水平普遍滞后,许多粮食存 储在由苇席、竹片等器材制成的简易露天粮囤里;二是散粮配套差,部分资源被闲置;三是铁路运力紧张,水路潜力开发不足。长途运输时如果赶上车皮紧张,企业 就需要付出高额的“请车费”,一节车厢要5000元左右,等于一吨粮食增加80元成本。由于粮食物流紧密连接著“北粮南运”的产区和销区,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调整政策,开发水运潜能,使之较铁路运输费用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引导粮食运输企业通过“铁海联运”方式,打通东北地区-辽宁港口-东南沿海省市的“北粮南运”快速通道。

此外,粮食 “能源化”也是影响“北粮南运”的一个障碍。比如,几年前有关部门还在为陈旧玉米的出路发愁,如今技术进步和国际能源供求变化为玉米找到了能源化的新出 路,即可以用玉米加工成燃料乙醇,用来替代汽油。玉米新出路的出现,导致各地盲目上项目,有可能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近2年来,投资燃料乙醇项目,上马玉米加工厂的热潮席卷东北主产区。作为玉米生产大省的吉林,近来新建扩建大加工厂10多个,其加工能力将达1200万吨至1500万吨,而吉林全省的玉米总产大约是1800万吨。据吉林省粮食部门估计,过23年将无玉米可调出。山东阜丰公司是全国影响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其负责人坦言,目前玉米价格上涨较快,在东北组织玉米货源越来越困难。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联合研究课题预测:在从2007年开始的两个年度内,中国将由玉米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实际上,由于能源化加工的推动,2006年以来,中国的玉米价格持续上扬,并首次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即玉米价格高于小麦,改写了各类粮食品种的比价关系,对最近一轮的粮油涨价也产生了影响。

为此,发改委等部门在2006年 底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玉米加工为名,违规建设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并对各地玉米加工企业进行清理。由于东北产粮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政紧张,农 民增收速度缓慢,地方政府和种粮农民对此十分焦急。因此适度发展玉米深加工,对调动东北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 是,考虑到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以及耕地和水资源减少趋势的不可逆转性,一哄而起、盲目建设玉米加工成燃料乙醇的项目,不仅不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玉米 加工产业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危及粮食安全,政府进行适当的调控是完全必要的。

曾经有专家建议,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粮食产业逐渐融入全球化经济。由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北粮南运”成本居高不下,中国粮食流通可考虑“北出南进”的策略,即北方玉米就近出口,南方适当进口廉价玉米。但是也有反对声音认为,全球玉米贸易量为900亿公斤左右,其中美国占50%。目前美国用玉米转化燃料乙醇已超过出口量,未来几年美国玉米出口量将大幅减少。正如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布朗教授所讲:“全球8亿部汽车发动机年调出的水稻在150亿 公斤以上,南方要通过国际市场替代东北调入的稻米,不仅总量难以满足,而且品种结构也难以保障。所以,在“北粮南运”的新格局形成以后,粮食供应的压力将 从南方转移北方,这需要一系列平衡的区域制度安排,比如要加大对北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支持,同时提高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水平。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3987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